图书推荐《非暴力沟通》
hi,大家好!我是职妈。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既是书名,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个理论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他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也是一名临床心理学专家。在对非暴力沟通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卢森堡解决了现实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其中甚至包括国际层面的争端,这让他成为世界顶尖的非暴力沟通专家。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解释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解释了非暴力沟通形成的原理,并结合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为避免暴力沟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所以,今天的解读,我们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来展开。
非暴力沟通的内涵
非暴力沟通是相对暴力沟通而言的。那什么是暴力沟通呢?作者在书中说暴力沟通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有时候你自己可能没注意罢了。比如,你女朋友和你约好了今天下班后要去看电影,但是,你正准备下班的时候,领导因为一个很小的错误,当着同事的面对你一顿批评,你觉着自己很没面子,心情很糟糕。这时,你女朋友很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爱我!天天眼里只有工作,一点都没把我放在心上。在你眼里,我还不如你那些同事呢!”她这么一说,你也火了,本来自己心里就很自责,领导的批评搞得自己又很郁闷,于是,你们大吵一架,各自生了一肚子气。这样的场景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所以,所谓的非暴力沟通,就是依照“非暴力原则”来谈话和聆听,使人们情谊相通,和谐相处。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化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
暴力沟通的形成原理
那么,看似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卢森堡博士看来,有四个原因让我们的日常交流演变成了暴力行为。
这四个原因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比如说,你的同事有一次因为家里有急事,没有按时完成工作,所以,在你的眼里,同事就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的人。这就是道德评判,也是你对同事的偏见,这种偏见会阻碍你和同事进行平和的交流,比如说在下一次需要你和同事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时,因为这种偏见,可能你会不断地催促同事,同事也会因此变得比较烦躁,影响正常的工作交流。这么一来,道德评判就把日常交流引向了暴力行为。
除了道德评判以外,总是和他人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也会让你的日常交流演变成一种暴力行为。
比如,小时候爸妈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与你比较,这时爸妈说得越多,我们的逆反心越强;
又如,如果一个家庭主妇,总是在老公面前抱怨自己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小孩,做家务,却忘记了自己本来也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去做这些事的。这种抱怨其实就是在逃避责任。
而强人所难通常是强者惯用的沟通方式,这里的强者可以是领导,父母或者伴侣等。他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比如,老板总是希望员工能和他自己一样为公司做贡献,为公司创造利润,把公司当家,这明显就是强人所难,也是一种暴力。事实上我们无法强迫别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
避免暴力沟通的方法
对于如何避免暴力沟通,作者认为,单纯去学习一项沟通技巧,并不能真正让你摆脱暴力。而暴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在于性本恶的价值取向。所以,只有改变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才能真正帮助你摆脱暴力。所以,我们应该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我们是为爱选择生活,而不是为了仇恨选择生活。只有让自己放下过去的心理包袱,才能够摆脱掉仇恨,让生活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就如何实现非暴力沟通,在书中,作者指导我们转化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
为此,卢森堡在书中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也就是说,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可以按照“客观地说出事实—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需要—说出具体的请求”的结构来表达。比如,当女朋友跟你闹别扭不理你时,你可以这样来表达。宝贝,我觉得你似乎没有跟我说说你的心里话(事实),这让我觉得有些伤心,有些不被信任的感觉(感受),我需要你直接一点告诉我你的心情(需要),所以你能跟我讲讲吗(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