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系列─中国历史人物篇(女)杂家🌐名人名篇🌍

比茶花女更洒脱的苏小小─读史之四十二篇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4人  杨柳依依簡
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

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

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责,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

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坟前松柏声。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可见苏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响很大.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流芳百世,并能记得了她的美.也许在人们心中,苏小小早就成为了善美的化身。

张振华: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第一才女,她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孩,江南才女,绝代佳人!

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

这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1.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2.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3.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4.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5.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着西泠。

6.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7.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友情。

8.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 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9.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

10.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11.花光月影宜相照 玉骨冰肌未始寒

12.十载青衫频吊古 一抔黄土永埋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