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序篇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胆小的鳄鱼

史蒂芬·柯维的又一部力作,跟《要事第一》相辅相成。

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都会存在以下一些困扰:恐惧,缺乏安全感;什么都想要,甚至是现在就想要;容易抱怨;感到无助甚至失去希望;缺乏人生平衡,在生活中舍本逐末;对社会的定位有偏差,认为整个社会是“零和游戏”,实际上我们可以达成双赢、合作的模式;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会跟别人产生冲突或者分歧;个人停滞不前,不再具有成长性。解决以上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认清自己,提高自信,更加关注本来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第二,重建人际关系;第三,努力不断成长。按照这三个部分,作者提出的七个习惯可以如此划分:认清自己部分的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重建关系部分的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最后,为了能不断成长,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当我们把原则融入自己的品德之中,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幸福。如果想要改变现状,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例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成为模范父母、在别人眼中维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而不是更加关心孩子,那么孩子也是会感觉到的。他们感受到的并不是爱,自己做好仅仅是为了父母在别人那里有可以得到吹嘘的资本,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在品德和个人魅力之间,应该选择品德。品德才是事情能够圆满完成的保障,而个人魅力并不总是靠谱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一些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实际上,很多事情的解决仅仅依靠技巧是不够的。一个朋友在面对伴侣的背叛时非常伤心,这个时候,让他/她明白“人选错了”要远远比好言安抚来得重要。一件事情的本质永远是最重要的,技巧只不过是建立在本质上的更优方法而已。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习惯,慢慢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它好比一个地图,指导我们在面对各种事件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路径。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条件总会产生重要影响,修改条件往往会让我们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条件代表我们的思维习惯,它是行为和态度的源头。这样一来,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思维定势负责任,时不时要重新审视、检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一旦思维转换,将会产生强大的力量。父母把对孩子的关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要维持好爸妈的形象,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包围,很多问题和困难都会影刃而解;圣雄甘地把自己的努力跟拯救整个印度联系起来,让他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我们要形成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一艘战舰在大雾中发现对面有灯光,发出指令让对方调整航向。然而对方也向他发出了调整航向的指令。舰长大发雷霆,再次向对方发出调整航向的指令,并表明自己身份。对方收到之后,仍旧没有调整方向,而是再次向战舰发出调整航向的指令,并说明此处为灯塔。最后,战舰调整了自己的航向。如果没有原则,岂不是像堂吉诃德一样,骑马向大风车撞去。以原则为中心,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坚定不移,心无旁骛。

原则在成长和改变过程中的应用。不可否认,无论是成长还是改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让我想到在中学时代数学中函数的一个知识点。按照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函数和非连续函数。后来发现在经典物理领域中的所有数学模型,都可以直接按照连续函数来处理,事实上,它们都是连续的。这里面想说的是,经典物理学解决的是现实问题,那么,现实问题的变化一定是连续的,成长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奢望自己从菜鸟一下子变成大神。学习一样新的技能,刚开始总是会做不好的。推而广之,控制情绪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接受了成长和改变是连续的这一原则,我们会更有耐心地去学习和成长。还是子女教育问题,比起来给孩子讲长篇大论的道理,以身作则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以身作则才是教育方面的原则。

我们看起来很努力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其症结在于总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长期效应上面,而不应该过分关注短期是否有用。以原则为中心,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在面对重大问题的时候,需要新的、更高的思想水平,才能做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