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理想国

三十八、觉醒论

2020-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叶竹马

好像是一场大梦初醒一样。窗下的那颗树在光下的影子,历历分明,胜过一切艺术品。如钻石一般的声音在问我:“你为什么而活?”

人生,一开始是不自觉而真实地活着,后来渐渐迷失了自己,说是为欲望所困,其实一开始是一种尝试,感觉遵守某种规则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于是慢慢改变自己以融入社会,这也是一个走出自己的过程,因此也不全是坏事。然而“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几千年的文明把规则加载到人类身上,因而灵魂就渐渐忘记了回归之路。

很多人直到死前才明白,很多人终生不明白。当然,我们需要和他人共处,然而,如何与他人共处而不丧失自己?实际上,也只能不丧失自己,才能真实与他人共处。

所以,我们踏上了觉醒之路,在死亡之前。我们要真实的呼吸,我们不在意那些表象的各种形式,我们要一颗心的自由。于是你看到那些行脚僧,那些归隐客,那些在红尘喧嚣里守住自身樊篱的人。无论是何种法门,你心得自由了,便可安然处于任何人所以为的逆境之中,因为原本的规则、限制,一旦觉悟,也无非是一种影子般的美。心灵有光,不但不惧影子,而且能够欣赏起影子了。

觉醒一开始总是从觉醒的书和一些人的事例开始的。你觉察到,还可以这样活,这使得你僵死的心忽然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个时候你感觉有两个自己,一个自己还要在茫茫红尘中为生计而奔波,一个自己却也陷入一种想要更好生活的憧憬,这使得你对当下无法认同,你想要改变,但是又不知如何改变。你想要降伏自己的心,于是模仿那些修行者去做那些如打坐般的事,最终你却发现,了无所得。

但忽然就有光照进来。那是“叩门,就给你开门。”心足够柔软,慢慢地总会进入这个阶段。而对自然的热爱,往往能够帮助到我们。说实话,觉醒也不是一个个人的事,也是在整个宇宙系统里的事,因此人需要实时和天地相互感应。离开你的书斋,去到自然中,去感受孩子的微笑,去听一朵花的颤抖,你的心开阔起来。因为其他生命是不受文明污染的。

从此你读懂了伊甸园的那个神话,我们为了能够改变处境,选择了智慧,然而智慧并没有帮助我们真正改变处境,反而使我们远离了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死,愈演愈烈,我们有了智慧,忧愁却越来越深了。

醒过来了。这就是一个游戏。“六朝如梦鸟空啼。”最大的奖赏也就那一点点。“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一旦是个游戏,也就生动起来了。好像我们天生就喜欢在游戏里打杀,却意识到这是一个梦。人生如是。兴亡百代,不过留下有些有趣的故事。

同样的,推理到自己,“我”也是无穷尽的,没什么好烦恼的,更不要为了维护“我”而伤神,真实的我是无尽的,也自然无损的,何惧风霜?不过是有趣的生活,有趣的人和事而已。快快乐乐享用完这一生,等待下一生被唤醒,如此而已。

如果遇到一些情况,心先定一定,回到自己,再从容处事。物质还是有引力的,因此还是会掀起波澜,但心若居于广大宇宙之舟,便看它如湖上点点涟漪,除了好看,并无它意。

人生本就是这样美的恩赐。

梦醒了,并非无路可走,而是处处都是路。每条路都有值得看到的美。去欣赏一切美物,如同一个人居于监狱,却能看到窗台的花一样。生命力无处不在。灵魂和美也是如此。

由此我们知道灵魂确实是不死的,却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死。剥去灵魂的外壳,其中的种子是不死的,就像生命一样生生不息。

守得住自己,也走向他人。因为无人是可厌恶的,人人都是圣人,美人,因此可以坦然相处,然而还可以有自己爱的人。

因缘不必去断,而是领取而今现在。

有时候会生出执着,但最终明白,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人只有顺应内心,“求之在我”,去关注自己能够把握的事物,而且也只需要关注自己能够把握的事物。因为征服外物,不是通过不断占有完成的,不断占有看似得到了外物,其实是被外物束缚住了,征服外物,真正是通过关注自己的心灵完成的。

觉醒咏

风一吹

我们离开了树枝

飘扬过海其实并没有远离

这一双手永远托住你

我感到活动的血液

我触摸到灵魂的渴望

她刹那将世界绽放如华

夜色里有一轮月亮

夜色就变成美的享受

而我们辛辛苦苦寻觅的

原来转身就已然在自身

不要慌,不要忙

坚定地走着

多少美好就在其中

觉醒缤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