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成长励志散文

王蒙 : 没有自我的人等于从未出生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7人  云朵之上的云朵
王蒙 : 没有自我的人等于从未出生

(课程文字整理)

1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王蒙。

很高兴担任这门《中国文学大师课》的特别导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诞生这个主题的想法和感受。

我呀,其实真正挂在心上的还不是诞生,因为诞生对我来说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记忆的,而是这个自我的意识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我到现在我也想不清楚。那么我这个自我的意识呢,最早应该是三岁左右。三岁左右就是我说的,做梦梦见了两只黑猫,在没有这个梦以前呢,那么王蒙已经生在世界上了,但是他没有任何意识,也没有任何记忆。这两只黑猫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而且我可以确定无疑的,它是我最早的一个记忆。

更可笑的是呢,当我写到这只黑猫的时候,也有搞写作的同行、年轻的朋友说,你这是胡说,不可能的,三岁你不可能有那个记忆!那就是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三岁没有记忆,也有的人也可能他八岁还没有记忆。这位哥们他就是属于八岁还没有记忆的人,他不能相信三岁的人有记忆,但是他没有看过原来联邦德国的一个大作家托马斯曼,他写过《布登勃洛克一家》,这布登勃洛克一家那可就不只是三岁了,他写的可是更早。我也相信,因为你这个说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似有似无的这种记忆呢,你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这个记忆的问题不在于记忆,而在于我意识到我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很了不起,也很重要,因为你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意识呢,那么你的出生和不出生就跟一块石头一样,你也说不清它到底自己有什么体会。

你有了这个意识,你又开始有追求,你有需要,你有幻想,你有痛苦,你有难过,你有愤怒,你有遗憾,然后最后到你年老的时候呢,你还对丧失这个记忆也就是说死亡,或者还有某种恐惧,或者有某种拒绝,或者有某种担忧。所以,我觉得这种人生对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这种感受,这恰恰是文学很关注的一个事情。因为你除了文学,你很难从别的学科去感受。您如果是从医学上考虑,你脐带剪断了,脉搏也有,血液也有,就你就算活着了。不太可能从别的方面去感受。我觉得文学如果能够了解生命的这种感觉的开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

这就是说,文学的写作,其中包含着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的体会,也是对生命的追求。我们有时候受感动的也恰恰是我们看到了这个文学作品和你起了共鸣,或者是和你的心情起了摩擦,所以这个对写作来说,我觉得一个人有没有一种对生命的感觉,有没有一种对生命的记忆,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于在某种意义上呢,我要说我的写作的开始和我对生命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我就是觉得因为一切的事情都不是永存的,但是生命当中有某些阶段是不应该忘记的。对于我来说,这个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写下来以后相对的算留住了它,算挽留了这个记忆,算是对生命的一种挽留和珍惜。

譬如说,为什么我19岁就开始写《青春万岁》呢?因为这是我当时我自己的语言,我就是觉得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正好处在我从少年到青年的发展的阶段。就是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既是少年也是青年了,而且这样的一种记忆,这样的一种兴奋,这样的一种浪漫,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您不可能天天在那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个时候的青少年的这种心情,又是不可能永远保持的。因为很快您就青年了,成年了,中年了,壮年了,老年了,但是呢写作是个好办法,把这一切一切很可能不再出现的种种的体验,能够让它写成文字保留下来。

不变的就是我对人生有一种珍惜,有一种追求。我曾经跟一些媒体说过这样的话,我说我不认为我是世界的法官,给这个世界要作出判决。我认为呢,我是世界的情人。所以作为对这个世界、对人生的历程的这份爱恋,这份愿望,这份幻想,我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当然也就不像当年想的那么简单了,或者显得那么浪漫了,因为人生当中呢有很多平凡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有某些庸俗的东西,还有一些你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但毕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这样的话呢你会受伤,也会结疤,但是你还会康复,你还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本事。

所以我觉得这里头,它的相同和不同,如果用一个最简单的带外交辞令的说法呢,相同就是19岁写的时候,我还是王蒙;我现在84岁过了,很快我的新作关于爱情的小说就要发表,84岁也还是王蒙。但是84岁就是84岁,19岁就是19岁。19岁的人不可能体会84岁的人,84岁的人如果现在动辄回去体会19岁的人的人生,也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起码是。

譬如说,我写《青春万岁》的前前后后,我曾经被一本书迷住,就是苏联当年曾经长期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的法捷耶夫,他的《青年近卫军》。他把青年人,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虽然它那社会主义没成功,这咱另说;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青年人,他的这个精神面貌能够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能够有什么样的感动,能够有什么样的丰富,能够有什么样的单纯和坚强,我就觉得他特别让人联想到自己各种各样的年轻体验。

再比如说,我看屠格涅夫的《初恋》。他的《初恋》里头,最后有几句话,在这个《青春万岁》里头我还引用了这几句话,他说:“青春,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连悲哀也给你安慰,连痛苦也使你变得丰富。”我觉得这个也绝了,他说他不在乎,这青春什么都不在乎,这个词就很奇怪,然后他说悲哀能使你变得深沉或者丰富,痛苦能使你变得也更有内涵。我想这对年轻人真是太好的鼓励了。我就觉得怎么人家写到青春、写到初恋能写得这么有内容呢?那我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呢?

再比如说,冰心有一篇很短的散文叫《笑》,这个《笑》里边也跟我的很多自我意识有联系。鲁迅和我联系最紧密的,是他的《野草》里边的好的故事,他就是写了一种模模糊糊的对江南的美景的那么一种回忆或者是怀念。

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动。而且我看完了这些以后,这样的一种对生活的感受,它也化成了我自己的细胞,我自己的神经纤维了。

3

有的人在起点开始以后,马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人的起点和上一代的起点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他社会的起点和他家庭的起点、个人的起点,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个人一个样,这里头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共同性的规律来。同样在一个时代出生的人,人跟人不一样,同样一个地区的也不一样,同样一个家庭里边的兄弟姊妹也不一样,所以这个到底怎么回事?您得一个个地说。

高尔基的《在人间》还是《我的大学》里,它结束的时候是描写一个孩子的出生,它变成电影以后,它的结尾就是一个婴儿刚生下来的哭声,让人对人生有所感慨。我想这一类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是我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特别突出的经验。

江苏有一个作家,就是写《天下无贼》的赵本夫,他的夫人是一个产科大夫,现在已经退休了。她告诉我一个数字,我觉得特别惊人。一个产科的助产士,她要接生几千个孩子。有出生的顺利的,有出生的困难的,有初生出来畸形的。这真那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我谈不出来的!

现在的生活里边,对年轻人的影响是非常多方面的,而且有时候它是混杂的、相悖的。比如有人告诉你世界很美好,但是也同样有人告诉你世界很无聊,有人甚至于告诉你爱情也很是很靠不住的,说爱情不一定是真存在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一定真存在,友谊你也是靠不住的——像这样的一些东西也有。

所以,我觉得年轻的人阅读文学,一个就是要能消化。世界上有好事,这是肯定的。你如果认为世界上全都是好事,那是犯傻。实际上有坏事也是肯定的,你要认为世界上人全是豺狼,那么也是自己毁毁灭自己,那你不如不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说一个是要能消化,一个是要能选择。即使世界不像你所想的那么样好,你仍然可以想办法让这个世界比你实际感受的更好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