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生活日记(二十二)

2023-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happyxin鑫
畲田

无意间拍到的这一画面,让我想起宋朝词人王禹稱畲田调二首:其一

大家齐力斸孱颜,

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

豆萁禾穗满青山。

畲田,秋后在田间烧秸秆作肥料,又叫火烧田。尽管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允许烧秸秆,一是为了环保,二是为了安全。但把秸秆生打碎埋在田里是很不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不是一天两天能沤成土渣肥的。这里可能是天高皇帝远的缘故,也可能是土地极少,达不到污染,也构不成危害的缘故,他们依然保持原始的山谷地农民的劳动习惯——秋后烧秸秆。望着那缕缕袅袅青烟,不由欲走进那片让我这农民后代倍感亲切的田园。来感知一下王禹稱笔下的齐力锄土垦山,听着田歌,手不闲,来完成千万丈的开垦,让豆萁谷穗长满青山的农民的心愿。

    在北方已经是初冬了,这里才有刚刚初秋的景象。脚下的路虽绵延在东山的山脚下,但南山,北山,西山及四山围成的小盆地的景象全能一览眼底。映入眼帘的田园不仅有小盆地的方方块块的田地,还有开垦在山坡的梯田,或井然有序,或错落有致。

      尽管暮色已至,但农民依然在辛勤劳作,或锄草,或浇菜,或翻土,或平土。

北山的梯田 南山的秋色
西山的彩云 东山脚下的田间小路 小盆地的方块地 菜花幼苗
旺盛的菜花
劳作的农民
田间的水渠
各种蔬菜 路边开垦的只种两行菜的田地行

由于这里水较多,地也是有高有低,机械没办法用,所以,他们依然保持着,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手工模式。我们还看到,哪怕路边一点点的土地,都不会浪费,真是惜土如金,哪里会有荒芜的土地。这更提现了这里劳动人民的愚公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

环顾四周,我又想起王禹稱的第二首词,畲田调(五)

北山种了种南山,

相助刀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

也应四海少荒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