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OSI七层模型是怎么来的——OSI标准化之路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12人
Fi的学习笔记
作者:车小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02080/answer/1508307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众所周知,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美国人搭起来的,名字是ARPA网,ARPA是英文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缩写,中文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网使用了TCP/IP作为计算机网络互联协议,在基于BSD操作系统里实现了这些协议,TCP/IP的流行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于是以TCP/IP为框架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提出并制定了这个七层的OSI参考模型:1)应用层 2)表示层 3)会话层 4)传输层 5)网络层 6)链路层 7)物理层
用户数据经过以上七道工序的流水线,一串0、1组成的二进制流诞生了,根据物理层是光纤、电缆、还是空气,二进制流转化为光信号、电信号、电磁波信号在物理介质(物理层)里传输,经过若干个中继交换机(链路层)的交换、经过若干个中继路由器(网络层)的转发,最终到达数据的终点。
image以上七道工序最终产生了二进制流,除了物理层之外,每道工序都会在原始数据前添加一串属于自己的协议头,每个协议头有源主机的每层工序产生,自然有理解这些协议头的对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