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窗口

又到假期,很盼望跟孩子一起去旅行。以前每年这个时候,都在外面玩,今年因为她很快要去面试,只好取消旅行了。读这本《流动的窗口——带上孩子去旅行》很有共鸣,跟孩子相处的旅途中总是看到别样的风景,让人难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当摄影师的美国爸爸,和曾经做记者的中国妈妈,他们带着自己三岁半的儿子龙龙,从北京出发到达文艺复兴的源头罗马。一路上经过乌兰巴托,西伯利亚,莫斯科,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柏林,巴黎,日内瓦,伯尔尼,波尔多还有佛罗伦萨……
在有孩子之前,他们两个是典型的背包客。龙龙出生后,旅行的记忆变成了遥远的精彩。直到孩子三岁半,竟然疯狂的迷上了火车。整天趴在桌上画火车,让丈夫威廉萌生了坐火车去欧洲的念头。有些冲动的决定,也因为没有瞻前顾后终于成行。日后,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宝贵的记忆。
搭上正在提速的中国铁路,从广州到北京,他们开启了这趟令人兴奋的旅程。因为丈夫和儿子是美国人,他们被拒绝在中国办理俄罗斯签证。改道蒙古后,才顺利拿到出境许可。在不修边幅的乌兰巴托,成群的牛羊,牧马让三岁的孩子兴奋不已。草原上的蒙古包,悠悠的白云,还有吉普车扬起的烟尘都让人想自由地放飞。
泛着粼粼波光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一直很喜欢李健唱的这首歌。看到他们拍的照片野花烂漫,松林茂盛,更觉美得像一首朦胧诗。曾经是流亡地的西伯利亚,并不是想象中的荒无人烟,反倒因为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山林中有分别样的宁静。
从莫斯科到赫尔辛基,越来越接近欧洲的土地,带着北国的清冷和寒意。除了美丽的古堡,教堂,广场,城市最值得一看的应该是市集。阳光下新鲜的蔬菜,水果,码头上刚从船上卸下的活鱼。一家接一家的芝士铺,肉肠铺,面包,点心,糖果对孩子来说都充满着诱惑力。
丹麦,瑞士,法国,德国……一个个著名的欧洲景点,逛不完的博物馆,看不完的风景,虽然对三岁半孩子来说,有许多事是他不能理解的地方。但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天真而直白的,敏锐的感知力,和他爱世界,爱自然,爱艺术,爱探索的好奇心,让这趟旅程充满了收获。
而作为父母,带孩子出去旅行,也是发现另外一个自我的途径。能够极有耐心的陪着小家伙讲故事,搭积木,意外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艺术细胞,带孩子的辛苦早已被他可爱的笑脸所化解。做父母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去面对。
熟悉或不熟悉的地方,都让我对远方充满了向往。在不能出门的日子,就用读书来替代游走的步履。窗外的风景源自丰富的内心。希望孩子以后可以爱上旅行,看更多,更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