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西安写作课

我眼里的BA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43人  璇风

背景

因为客观原因,团队希望我可以在项目上做BA,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自己并没有那么排斥,因为终于可以挑战一个新的角色,接触更多元化的知识,也让自己对BA这个角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初识BA

先从软件测试的角度谈谈我对需求分析的理解吧。其实作为软件测试人员,这个角色在先天条件上比其他角色有绝对的优势去转角色到需求分析师,因为在软件测试里面,对业务理解的深度,广度,细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全套的软件开发团队里,测试人员了解的业务有可能比需求分析师还细致。自己做了快5年的软件测试了,做了很多项目,从技术人员的角度讲,会觉得学习业务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却又不那么容易积累能力的事情,这一点上大多数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可能感觉尤其明显。尤其在一个专业服务型公司里,换项目就像换衣服一样,自己很难把某一个领域的业务知识了解通透,一个一个项目换下来,从金融到航空,从航空到零售,再从零售到教育,业务领域换了一个又一个,从一次次陌生到熟悉,这样反复循环着。这样宏观看下来,每天60%的精力所做的事情,却很难沉淀下来,这是我对业务分析师排斥的一个原因。

曾经在和开发人员聊天,他们也在不同的项目中来回穿梭,优势在于他们可以涉猎不同领域,不同技术栈的知识,知识面会很宽广,但是同时他们也谈到大多数项目都迫于交付压力和其他种种原因,很难停下来提高代码的真正的质量,大多数用法大同小异,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更加先进的写法和更加整洁的设计,尤其是在后台像一团毛线一样的业务需要你去理清楚的情况下,哪里来心思去提高技术能力,这样长久下来,他们就会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你天天围着业务转,必定不会有所长进。

BA在我们公司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角色,有很多技术的,非技术的同事都转BA这个角色,我开始不是很清楚原因,想着可能BA不像开发测试这种职位那么传统和普遍吧,也许是这几年需求量逐渐变大,为了填补公司需求分析师的空缺,也为了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很多人才会转角色。


BA核心招聘需求

一起来看看大多数公司BA的招聘要求的几个点:

1. 客户识别商业机会并建议实施方案,运用设计思维引导产品探索、需求挖掘工作坊,产出客户认可的解决方案

2.创建并清楚展示方案蓝图,确保客户和交付团队理解并达成共识

3.定义关键目标、成功要素,识别风险、挑战、依赖和约束

4.有效引导和促进客户产品管理者、客户出资人、行业专家、技术团队、最终用户间的沟通。和协作,保证产品从概念、到原型、到上线及运营的端到端交付

5.具有识别利益相关者,并有效管理和处理其间冲突的经历

6.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会议引导能力

7.在业务、功能、技术问题上都有较强的理解力,能有效阐述和表达

8.成为客户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工作伙伴

不怕丢人,说句实话,这些对我而言完全不能理解,在那时的我看来都是一些空而大的术语,看完后还是不知道BA需要什么样的技能。


渐进明细

直到上了现在这个项目,我遇到我们现在的BA,她每天的状态都挺好的,即便她每天都看起来忙的不可开交,不是在开会和客户掰扯,就是在和开发测试掰扯。尤其在客户很难搞,各种无理取闹,语气充满呵责和不满,大家心里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她还在一次又一次的给客户解释,结束后又很淡定的开心的工作。我开始有点佩服她了,最起码这些事情放在我身上,我肯定做不到,这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我,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面对无理取闹的客户,我可能会忍不住骂人;

面对只贬不扬的客户,也许我会懈怠;

面对客户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抱怨,我可能会自乱阵脚;

面对开发和测试同学对需求的质疑时,我可能会心虚,不知如何应对;

面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要求,我可能会心里骂客户是不是闲着没事找事;

在这么多明显的对比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是打心里佩服我们BA的稳如泰山

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们项目需要一名需求分析师,当我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是完全无感的,因为可能只是换了个人和我沟通而已。直到有一天我们BA找我,想要让我担任项目上需求分析的事情,我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很意外也没有很排斥,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公司是经常发生的,并且我自己在这个项目也呆了一段时间了,这个项目的测试工作基本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后面剩下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研究了,与其这样,倒不如接受新的角色的挑战,正好可以看看这个一直不是很吸引我的角色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就开始在这个项目做需求分析师的工作。

还记得第一件事就是和我们项目之前的BA以及客户讨论一些产品数据的事情,其实这里的来龙去脉是我在做的,我应该算比较理解,可是在和客户开会沟通描述的时候,一方面我自己有点紧张,一方面自己还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去描述,整个会议下来,自己稍微觉得有点慌。果然不出所料,下午我们项目的BA就对我说,觉得我有点慌张,嘴比脑子快,会把这种着急的氛围带给听众,给人感觉不太稳重。

其实在她大概描述之后,我完全赞同,因为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只是我之前大多数时间都在offShore项目上,

1.客户很讲道理,也很开放,会接纳一切表达上的缺点,也可能他们会认为是语言上的影响。

2.国外项目用英文交流,因为脑海里要有中英文的切换,可能会反应慢点,自然说的也少一些慢一些

3.之前都是现在测试人员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别人完整的功能里面找出异常点,主要都是围绕一个基本完整清晰的点在描述。给客户呈现的可能都是客户想要的团队的成果,不会把一个半成品,或者没有任何想法和雏形的东西和客户讨论。

紧接着第二件事就是需要和UX一起给我们半模糊状态的产品确定高保真设计稿。因为合作的UX是一个应届毕业生,设计的经验不是很丰富,再加上自己平时不太留意市面上应用软件的设计交互,所以在UX没有什么想法的情况下,开了两次会议室,我们仍然毫无进展,大家都是各种凌乱的想法满天飞,却没有一个说服力,让一一见钟情的设计。会议结束后才翻各种网站设计, 找到类似功能交互和设计,东拼西凑了一份设计稿。

在这过程中,我意识到需求分析师的美妙之处,她在设计分析产品需求的同时,可以和设计师一起设计我们的产品交互,这是一件非常有创造力的事情。在后期交付团队把它做出来之后,实实在在的产品摆在眼前的时候,非常欣慰,此刻,劳动果实就像是一个孕育10个月的婴儿出生一样。


任重道远

上面两件事情让我对招聘要求里的1,6,7有了切身感受,能够让我明白这个一个个概念后面真正接地气的含义,明白了需求分析是的职责远远不止它的名字里学习业务分析业务这么简单,自己还需要经历更多来学习和理解需求分析师更多的技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