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钱钱》句子摘录
文|浪歌浅尐
以前我总觉得摘录是一种没有营养的事情,会减缓自己的思考能力。可是随着年龄的变大,保持亲密关系的除了家人之外,似乎再无其他,越是这样,越是能懂那种打动人心的珍贵之处。所以大概我以后阅读的书籍都会摘录句子再写总结,不辜负作者的美意的同时,定要从书中吸取一些养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理财观:
1.金钱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可时时处处都缺钱,那么钱就变得举足轻重了。金钱会给人带来不幸,知足常乐,但我认为,没有钱才更不幸呢。
2.要养一只鹅,永远给自己留足可以调动的钱。50%为鹅存下,40%为自己的中短期目标存起来,还有剩下的10%用于日常花销。
3.投资基金要长期持有,高卖低买,如果你有闲钱,增加投资年限。
4.理性,节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是创业行为中的题中之义,宁可买一个最优产品,也不要去买断许多二流的产品。
5.七二公式,基金资金翻倍的时间,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为72除以该投资年均回报率的商数。
6.第一,你不能光指望一份工作。因为他比你想象中更快结束,你得抓时间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第二,工作不会一直平稳,肯定会时而冒出写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到那时就能看出你到底是个洋娃娃一样的胆小鬼。一番风顺的时候,人人都能挣到钱,但只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谁真的有能力才能见分晓。
7.要始终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才能挣到钱;要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能做到的和拥有的东西上。因为大部分成年人一辈子都在关注他们不知道,不能做和没有的东西。
8.负债累累的人只要坚持四条重要的原则就能摆脱困境:第一,有债务的人,应当注销所有的信用卡;第二原则分期付款的时候,每个月应该尽可能少偿还贷款。分期额越高,每个月留给日常的花费就越少;第三条原则是针对消费贷款的,也就是那些和房产没有关系的贷款,应当一半存起来,一半用来贷款,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
9.遇到市场寒冬要淡定,不急于抛售也不急于大量购入,总要留一定量的绝对安全资产做储备。
人生观:
1.如果你抱着尝试的心态,就意味着已经有了悲观和消极的预期了。所谓‘尝试’,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提前找借口,为自己找退路。没有试验:要么做,要么不做。
2.如果一个人总是用同样的方式思考,他就永远只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3.只有拥有强烈的欲望,才会去寻找;而只有不断去想象,才会拥有强烈的渴望。在你展翅飞翔之前,你就必须相信自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你都没有试过,却总是先想着‘行不懂’,这样肯定不会成功啊。是否自信决定着你是否敢去做某件事,如果没有这份自信,你就不会开始去做;而如果不动手去做,就什么也不会发生。
4.一个不去寻找机会的人,顶多只能靠运气施舍点东西。
5.第一,即使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也得实践你的计划;第二,当你进展顺利时,你也应当坚持做下去。第三,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必须在72小时之内开始行动,否则就很有可能再也不会做了。
6.大部分人都认为工作是很艰苦的,是一种负担,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7.越是关注自己身上的伤痛,疼痛就会越加剧烈。谈论伤痛就像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所以很多年以前,我就不再抱怨了。
8.仔细观察,幸运只不过是充分准备加上努力工作的结果。
9.勇敢的意思是,一个人尽管心怀恐惧,但仍然能克服恐惧向前走。
10.工作本身往往最多只值报酬的一半,另外一半的价值来源于你的想法和实施这个想法的勇气。
11. 想要过得幸福而充实,就得先改变自己,钱可不能为他们代劳。金钱本身本身并不会使人幸福或不幸,它是中性的,及不好也不坏。只有当它属于某个人时,它才会对这个人具备好的意义或坏的意义。要么把钱用于好的地方,要么用于坏的地方。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而一个消极悲观,总是杞人忧天的人,钱越多烦恼越多。金钱会暴露一个人的品性。
12.关键在于,你要能确定你到底想要什么。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做好了为此付出努力的准备。他们不想付出代价。
13.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对困难,错误和羞耻的恐惧,毁掉了无数人的生活。我们的恐惧总是源于那些不确定的事情的想象,我们越是设想失败的可能性,就会越害怕,一旦你把精力集中在目标上,就不会心生畏惧了。
14.不要为已失去的东西悲叹,而要对你曾经拥有它的时光心存感激。
15.这正是很多不富裕的人会犯的错误。他们总是有很多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考虑真正重要的问题。
16.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是通过囤积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实现的,而是表现在另一些方面,例如,享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重拾邻里生活的乐趣,真诚地表达情感,能够从事艺术性的工作或独立创业,等等。
教育观:
1.理性、节约地利用有限资本就是创业行为的题中之义,而教育孩子过上理智而朴素的生活意味着,宁可买一个最优的产品,也不要不断去买许多二流的产品。这也就意味着不会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便越来越频繁地想要购买新的产品,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是通过囤积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实现的。而是表现在另一些方面,例如,享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重拾邻里生活的乐趣,真诚地表达情感,能够从事艺术性的工作或独立创业等等。
2.儿童具有掌控自我发展方向的可能性,成年人不应越俎代庖,而应理解、陪伴、帮助他们,应当尊重儿童的独立活动与创造冲动。
3.应当小心并持续地给予儿童挑战,以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这意味着不要替他们解决问题,而应给他们机会寻找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拓展视野、深入查阅资料,在不断的研究、发现与实验中增强学习的能力。
4.过早的熟知社会大众文化又极度匮乏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造成过多年轻人疲惫的心态和糟糕的个人资产理财状况。
5.对于如今错综复杂的时代,我们不应再进一步“驯化”儿童,不应只将一些暂时性的镇静剂当作教育给予他们。童年被刻意的幼稚化、童年时光被延长,孩子的成长越来越被阻隔在成人世界之外。
6.于尔根教授认为成人过多的“保护”丧失了培养孩子企业家精神、天马行空想象和创造性、独立性的机会,这样一来也就诞生了更多的心智上晚熟的成人巨婴。然而尼尔波兹曼也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出担忧,在口语传播为主的中世纪欧洲孩童与成人共享同一个世界文本,“儿童”这一概念并不存在。随着传播技术的更迭,孩童有了学校专门获得社会知识,从而就与成人世界的区隔越来越远,然而当电视技术出现时,童年和成人之间的鸿沟又被填平,孩童获得知识的规则被打破,于是早熟的孩童大批量出现。于尔根教授与波兹曼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试图论证现代社会孩童教育的问题出在哪儿。
7.将教育局限于获取职业技能或者幻想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充分就业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应当着力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4.教育意味着不要替他们解决问题,而应给他们机会寻找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拓宽视野、深入查阅资料,在不断的研究、发现与实验中增强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