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每天写1000字

带着地球去流浪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6人  春风拂林绿

说在前头:

昨天发送推送的时候已经答应大家要出个关于《流浪地球》的影评了,发完推送我就直接购票了,先不说我们家这边的票价居然比青岛贵了块还多,更重要的是我忘记看天气预报了。

今天一起床,我看卧室外面是这样的。

小区里是这样的。

出楼道门一看雪还在下,路上的雪还没化,幸好没结冰。我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感觉都自带《一剪梅》的bgm了。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了不少人的评价,大家褒贬不一。我觉得写影评最关键的就是“客观”,虽然评价是主观类的文章,但我还是希望我可以尽量客观,不给大家一个误导性的指引,所以我在看电影之前对这部电影是没有预估的,以免观影落差造成我的主观评判。

下面我来全方位的评价一下这部电影,个人拙见,如有异议,那很正常。

先说我觉得十分震撼的几个方面:

一特效方面。说真的我没想到这部电影的特效部分可以做的这么好,这部影片的特效很大气。我见惯了灾难来临时的纽约、洛杉矶、巴黎、伦敦……很少见到灾难来临时的北京、上海、杭州等等。当冰封的北京、上海展现在我的面前时,这对我的冲击力更大。而且当救援队在中国版图上运送“火石”时,提到的救援站都是我们熟悉的地名,这样的设定会使观众更加有代入感。无论是地球上的灾难特效,还是航天站向外望去的太空特效,都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

冰冻的地球上只有推进器的淡蓝色的光在跳跃。

当木星开始牵拉地球时,木星与地球大气交缠的那个画面,既唯美又绝望。

当引燃木星,冲击波到达地球时,星星之火已到燎原之势。

二、格局方面。这部电影的格局十分宏大,“流浪地球”计划并不是一个国家制定实施的,而是全人类。这个时候人们已经没有了国家地域之分,都来为拯救人类、拯救地球做出一份贡献。见多了以一个国家为主体的科幻电影,看到这样一个使全人类都为一个方向共同奋斗的影片还是十分震撼的。

特别是影片接近尾声时,不同国家的救援队加入“撞针”大业时,我真的很感动。太多的科幻电影或者超级英雄系列习惯让一个人拯救世界、拯救人类,《流浪地球》表达出的是集体力量,是“尽管我们都十分渺小,但我们愿意为了共同目标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的信念。

这很中国。

三、情感方面。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感情线的冲突,有大家和小家之间的,有任务和人之间的,有父子、爷孙、战友等等。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情感方面的处理已经不错了。情感始终是人们的一个导向,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刘培强和老马的情意是战友情,他们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但他们都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着,他们畅想着地球到达新的星系后的美好愿景,他们渴望等贝加尔湖的冰化了,他们一起去钓鲑鱼……

刘培强和刘启是父子情,刘启责怪刘培强间接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们像世间千万对父子一样,有浓浓的爱,却不善于表达,以为总有机会再见,却想不到一别就是永远。

这部电影也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瑕不掩瑜,这些不足并不足以成为豆瓣中给这部电影无脑打一星的原因。

一、《流浪地球》的设想就是一个大bug,这也成为许多人吐槽的原因,说根本没有科学理论支撑。这个问题在于地球相当于一个鸡蛋,而地壳就相当于蛋壳,地壳根本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推力,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出在小说上。但是科幻电影毕竟是科幻电影,它不是科学纪录片,也不是科学论文,它不要必须的严谨性,它的设定只要可以推动故事进一步发展,并且可以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其实《流浪地球》在拍摄时,导演为了让影片符合科学理论已经请了许多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上的指导。大家观看电影时可以忽略一下关于学术方面的漏洞。

二、设定方面。我觉得人设方面让我有点不舒服的是李一一、老何等人的前后反差有些太大,没有一个合适的转变突破口。设定方面是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精英那么多,只有刘培强一个人意识到情况不对了吗?还有联合政府的态度转变,以及开始说计划成功几率为0,最后却成功了。有点太过主角光环了。

但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巧合是一定存在的,主角光环也是一定要有的,但如何把主角光环应用得恰到好处,是无数编剧、写作工作者都应该学习的。

虽然这部影片有许多小bug,但是我还是要给他打四星半以上的分。中国科幻电影能够迈出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这部电影充满了中国味道,它有着许多中国人才能想出的点子,其他国家都是去外星球殖民,但我们就是要带着我们的小破球去流浪。

尽管它千不好万不好,但在浩瀚的宇宙、数不清的星球中,只有它是我们的家。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春风拂林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