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病人,我们也不是医生
01 孩子不是病人
有些父母和老师习惯性地把孩子当【病人】看待:孩子有哪些不良行为,我们怎么去调整和引导孩子~
说实话,我现在对调整和引导这两个词实在不感冒。引导似乎意味着:孩子有问题,孩子有错,我们是对的,所以我们要去引导。
这意味着孩子与成人不是一种平级的横向关系,反倒是一种上下的纵向关系。
发心很重要,我们的发心是:孩子没有成人的教育,就真的做不好事情吗?
02 父父子子——父做好了父,子才会做好子
孩子本来就是天才,只是大人的各种投射障碍了孩子天才的展现。说白了,孩子现在所展现出来的所有问题,只是症状,只是表现。
用中医来理解,只要把引起表现和症状的根源治好,症状就没有了。
根源在于父母。孩子的症状是因为父母出了问题,是父母没有做好父母,所以儿女才做不好儿女。
一旦父母做好了父母,儿女自然成为好儿女。
发心很重要,我们的发心是:孩子本来就是天才,能做好自己?
03 别机械地使用教育原理
以前小石头胆小,我纠心啊。四处去找良医,想着怎么引导孩子胆儿大。从一开始,我方向错了。
还有一次问别人,对方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孩子胆小是因为你胆小。哈,我也不可能时时胆大,总有胆小的时候吧,所以一听,感觉挺有理,哦,原来是我胆小所以孩子才胆小,那我以后拼命胆大吧。但其实这个方向也错了。并不是孩子有什么症状,家长就是此症状。
我一个朋友孩子走神,她也是机械地使用【孩子问题是父母问题】这一条,说是孩子爸爸也走神。跟我一样错得离谱。
04 做好父母自己
我后来发现,孩子的胆小,其实是由于我包办过多。孩子嘴还没张,手还没动,我就已经妥妥地给孩子准备好送给他了。这种包办本身意味着:孩子他做不到【发心错得离谱】,孩子也接收了这个讯息,也认为自己不行,越来越自卑。所以遇到点事儿,习惯性地叫父母。
自此,我和孩子爸爸做好自己。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比如带孩子去朋友家,他想要什么。我们请他自己去跟阿姨和叔叔说,自己跟小朋友商量。当然最初的几次我们也会陪着他去,搞了几次,他开始胆大,能跟别人大方地交流了。
以前晚上睡觉前,他要喝水,总是叫我们。后来我们坐床上说看着他去拿,再后来他自己去黑黑的客厅倒水了。有次半夜他起床喝两口水,又倒床上睡着了。他开始不需要我们了~
孩子不是病人,我们也不是医生。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做好父母这个角色:做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