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教育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2016-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Milly116

5月的最后一个休息日,非常充实——运动、听讲座、回来动动笔随性写写。这就是我想要的简单生活。­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今天听课受益匪浅。人总是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才会成长。书籍的力量在于我们失败后总结出来的财富全部蕴藏在曾经读过的文章里。智者善用别人的经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飞速发展不就是智者的表现吗?但,“善用”是否真正做到极致?经济发展了,道德建设却远远落后了,我们成了跛腿。由此可见,自己亲身经历得来的智慧与方法才能让自己以后走得更稳。“善用”只是少走弯路而已,懂得思考与分析的人才是睿智的人。­

讲座开篇便点明为什么当今儿童难教。放大问题来看,不光是儿童,成年人亦然!每当人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时必先找出病根。治本才是王道。信息时代颠覆了孩子对父母与教师的权威地位;对于成年人来说,信息时代带给他们太多的新奇,庸俗的说法称其为诱惑。成年人的定力都无法自我控制得好,何谈儿童教育?当下成年人们是不是应该先问问自己?­

世界本为一体,道理皆通达,古人的哲学用在哪里都行之有效,突然想到,读书时代数学老师说“公理是无法证明的”,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这讲座里谈到培养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与子女的关系要培养,建立信任、理解、尊重并互相帮助的关系,使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而这种关系的培养由何尝不可以放在朋友、同事、恋人、夫妻之间?道理的一通百通。妙哉!妙也!­

对哲理的领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于是“家”有了归类: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哲学家、思想家……中国人的智慧就是伟大,一“文”、一“理”就将众“家”收归囊下,时下的文理综合改革不知是哪位智者的创意,在未被实践证明之前,我们这等愚人不可预测未来更不能妄下断言。但就科学课的任课教师资质与供给量而言,达标吗?“社会学”专业也是这几年才被关注,且社会学的录取标准低于热门专业,答案可想而知!站在学生的立场,小小年纪,头脑懵懂就要接受这海量无逻辑关联的知识,学习热情从何而言?当然,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固定人群会被作为试验样本,自己的经历能为国家所用也算一种安慰。­

教育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确实,做任何事情,习惯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习惯某些事情后再被剥夺便会接受不了。儿童教育,如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终身学习与建设学习生社会便不是空谈。其实习惯的起始可以是兴趣的引发,逐渐坚持,这是一种幸运,可称为“内打外”;但人们往往是惰性的物种,很多时候习惯的形成是一种被迫的开始,可喜的是时间久了也就真“惯”了,可称为“外打内”。由内而外固然固若金汤;由外而内有可能基石不稳,此时更需要一种坚持去稳固这个基石直至坚不可摧。­

勿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小人。勿论他人之过,只观己之成长!­

(写于2009-5-3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