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随感

圈里圈外

2020-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一泓slj

暂时跳出圈子的我,观望着疲惫不堪地苦寻质量的群体,我想记录几点并不成熟的思绪和困惑。

在这两所学校,我看到的是安静远远多于杂乱。回想自己前三年的工作历程,自己收获最大的是初三一年,因为自己不做备课组长,相对来说杂事少了许多,自己有了相对多的备课、做题,甚至思考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成了永不能停歇的陀螺,更可悲的是不停转动之后收效甚微。

事情太多、太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能边诅咒抱怨边疲劳应付。

因此,实施的效果与创意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根源在于,中层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界限分明。各部门之间没有联系、沟通,更谈不上共同考虑老师的承受能力。

教务处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学六认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确,作为一位老师,确实应该做好教学六认真,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专心批好各类作业、耐心讲评辅导,这些真的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测算一下,作为一个任教两个班的普通教师,上班时间做到教务处的要求需要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假设这是一位有教学经验的一线语文老师,钻研教材和备课至少也要一节课的时间吧,批家庭作业和默写,两个班最快的速度也需要三节课的时间。每天需要上两节课,放学前需要给学生进行作业订正和辅导一节课,这样的话就是7节课。

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一周一次的练笔认真看完,稍作点评至少也得需要五节课吧,平均分到每一天,也需要大半节课的时间。

而我们上班时间总共8节课的总和。

刚才算的是一位不任任何职务的普通教师,如果他认真做好教务处的六认真工作,那么他一天认认真真,心无旁骛可以完成任务,我也相信,他每天能这样做,必然能实现领导的初衷:教学成绩优秀,自我业务精良。

我们刚才算的是风平浪静的一天,不要忘记,教务处还有很多的规定和要求,一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两节课时间,一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两节课。

这样的话,每周有两天,这位普通的教师就完不成当天的六认真要求,或者作业来不及批改了,或者第二天的课来不及精心准备了。

另外,学校还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要听课35节,平均每周两节,就算教研组活动有一节,另外还需要听课一节,听课这一天,他的任务又完不成了。

如果一周内没有教师会议、没有讲座、没有家长来访,那么五天中有三天的任务不能圆满完成。

我们学校还有一大部分老师是班主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一位普通的班主任,我们依然算他是一位任教两个班语文的班主任老师。

政教处一头给班主任的任务常常让人感到窒息。比如,我刚收到的一条短信:观摩主题班会、德育沙龙——谈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展示。

如果只是聆听,丝毫不用作准备,那么也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如果要准备发言,那么又得至少一节课了。

许多实在没有办法的负责的老师或许边听课边带着作业在批呢。

那么政教处活动的设计者的初衷收效如何呢?

一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又需要一节课的时间。

另外,厚厚的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次数要求、学生谈话次数要求,家长会议、学生干部会议,主题班会设计与展示,每周班会课,每日夕会课,体育活动课,学生成长录填写,安全教育备课,常规评比中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

我们坚信:这所有的一切认真做好,必然有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认真做好这些又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呢?

我想要真的做好这些,同时又要做好自己两个班的教学工作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根据轻重缓急,疲惫应付检查。

我们还有一些老师,除了任教两个班中考科目,做好一个班的班主任,还同时兼任备课组长。

备课组长每周得主持好备课组活动,得管理、检查并督促好备课组内的六认真工作,并记载好每次的活动。真正做好这些,又需要多少时间?

作为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老师,他必须得总结得失经验,经常写些论文、案例,现在还要申报个人专项课题。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他很想多读一些教育教学杂志,更新工作理念,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但是大多数这样想的老师一学期没进过图书馆、阅览室一次,因为那里那么多好的杂志从来没有一个人借阅过。

刚刚只是讨论了学校中层各部门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另外一条线,年级管理。

年级管理或许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管理者能迅速地发现本年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年级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也逼着老师们去遵照执行。

写到现在,我有窒息的感觉。近来想到自己的几年的工作历程,对06年到08年两年备课组长的经历耿耿于怀,那两年,我自己在业务上一事无成。唯一的收获是看问题站高了一个台阶。

老师们被这样那样的鞭子抽打得苦不堪言,领导们时常摇头抱怨老师的执行力太差,思想境界太低,业务水准太臭,其实,这怎能怪老师?

少了赞美和肯定,没有鼓励和信念,习惯于应付的老师怎么可能创新?引领者太少,抱怨声太多,这样的环境怎么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如果可以,不妨各部门一起坐下来,设身处地地列出所有的事情,好好分析轻重缓急,一切从效益出发,不单纯考虑自己的业绩政绩,大胆取舍,还老师们一个可以呼吸的空间。

多鼓励、肯定,把老师们的潜能和热情激发出来,坚决不应付,做有效的事情。唯有这样才能拯救我们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