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记得的告别(三)
一起走过的生命有那么长,回忆的文字却奈何这样短 ——题记
这是北国的八月,初秋。我从租住的小屋搬回了宿舍,以期短暂的宁静。然而,心却终究无法平静,因为各种原因。我常常想起以前的许多事情,白天或是深夜的床上,在这个悲伤弥漫开来的季节。
许久不曾动笔,连文字也变得生涩不堪。我知道,接下来,关于她的回忆必然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堪,甚至,无从忆及。即便如此,我依然固执的努力去还原那些细节的真实。渐行渐远,且行且珍惜。因为……,所以。
我们是高中时代的同学,在那一段最为坚苦的岁月里一点一点熟识。我们也是大学时代的挚友,他乡遇故知。让彼此的友情变得更加牢固。如今,我们相隔千里。
我叫她Y。这只是某些时候的称谓,比如,手机的通讯录,比如,QQ的备注。更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提及彼此的名字,仿佛是一个相熟多年的好友。
Y的学校离我的学校不远。北郊所谓的大学城,孤零零的立着三所大学,我们一头一尾,中间不过几公里的路程。这条路后来我走的极为熟悉,甚至能在脑海里还原出它的样子。而关于它最初的模样却已模糊不堪。起伏不平的路面,两边是低矮的商铺,看上去极其陈旧,货物倒也十分便宜。黑夜里没有灯光,人的影子在微微的月光里朦朦胧胧。走在这样的路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偶尔有汽车经过,划破宁静。
我在这样的夜里走过许多回,有时候是因为去找她玩回来的迟 ,有时候是送她回学校,一个女孩子实在让人不放心。印象深刻是的D过来看我,我们五个人走在夜色里,走着走着她就丢了。我们停下来,她径直走到了我们前面,丝毫没有察觉,直到她听到我在叫她。
即使是这样的距离,也是我去的多,她来的少。到她学校不远的车站接她,然后去她的宿舍,享受完翻山越岭带来的家乡的味道;闲来没事去她的学校转转;寒冷的冬风里,拎着她大包的行李,一起乘大巴回家。给彼此的电话也不多,自己从来都是一个不喜欢打电话的人,同一个城市的朋友,也只是偶尔让小企鹅带去问候。而给她的那些电话里,无非是问一问最近的状况,到后来,主题就渐渐变成了放假去哪里玩。
我总是期待出去走走,然而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久而久之似乎就只有她了。第一次去D的学校,第一次去汉唐书城,第一次去交大,第一次去世园会。这个古朴的城市并没有留下我太多的足迹。
我有晕车的毛病,每次外出必然是一半走路,一半乘车。她常常笑话我,这个样子,以后工作该怎么办。每次回来总说下次再也不和我出去了,然而,这个下一次永远也没有期限。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再久一点,远一点,这样的对白还将继续。而事实是现在我们已在不同的城市。
前一段时间,在办公室,问起她近来的情况,知道她已是小学的老师。毕业前听她说过,作一名老师,自己再学点东西,如今,真的一步一步的在实现了。问及我的工作状况,我也如实相告。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她的工作很忙,剩下我一个人去平复那些渐渐翻腾的心情。
曾经看到过一个句子,说我们的人生其实是在作一道减法,越到后来,留下的人才越珍贵。现在总算是深有体会了。可惜,当时只当是寻常。如今关于她的回忆不过寥寥数语,不过几张相片。初春去她学校拍下的人面桃花,冬天约我去打乒乓阳光下的身影,大三伊始,大明宫遗址公园没有她的画面,以及我琐碎却无法完整的语言。
六月结束之前,我说什么时候有空,请你吃个饭,算是这一场青春里的告别。她说好。事情到了最后仍然是我去了她的学校。
七月,我在上班,她发来消息,我在你们学校。我回,好。下午回来吃完饭陪她逛商场,新开张不久的小吃城,消耗掉一个下午的时光,这是我们青春里最后的告别。
一直在和她说,什么时候去骊山转转,却只是说说而已。一直说,等有时间了,去看看T,到最后却还是自己一个人绕了路过去,成为无法填补的空白。刚刚过去的毕业季似乎又成了一个久远的故事,伤感怀旧的情绪在已经开始的告别路上渐渐浓烈,我们被岁月烙上了不同的身份,在同一条路上相隔渐远。也许再隔不久她也就要结婚了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而我只能在某些时刻回望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岁月,那一段青春,因为有她才变的完整。在这个孤寂而伤感的夜里,用一些琐碎的文字,去祭奠逝去的青春,我的挚友,以及我所记得的,告别……
2014.8
上一篇: 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