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味儿和世俗味儿
昨天,学习群的一个小学弟夸我说话没有“班味儿”。
我觉得大概是我不想融入现在的环境,想探索新的可能,所以从内心还是保持学生的状态吧;另一方面,我没有经历太多风雨,家在县城,地方太小,离家很近,多少受到了些“本地人”的关照,没吃什么人际关系上的苦头;再者,我的单位组织构架也决定了,没有勾心斗角的人和事,于是不必经历太多风雨。
这样的环境,也或许是一种幸运。
尽管没有班味儿,我的思想却也不知不觉和本地人更融合了几分,比如“小富即安”,我开始变得处处从现实层面考量生活的一切,待人接物虽然也过得去,内心却仍不可避免地对人进行经济和家庭背景方面的评判,利己的思想加深了些。
我讨厌这样。
比如择偶方面,如果遇见有趣的人,会开心一阵,然后会考虑对方是否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接近,好奇对方家庭如何(但是说不出口去提问,觉得那样还是过于世俗了),你看,我很矛盾,内心的小孩儿觉得有趣有爱就好了,可是内心的“大人”告诫自己不能有情饮水饱。于是呢,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我羡慕他人的有趣,那么,或许我自己朝有趣的爱好发展就好了,顺便自己好好攒点钱;我羡慕别人的成就,那么,或许我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好了,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
不要因为缺乏什么去找人“互补”,而是慢慢努力成为想要的样子。
可是有人会说,等你成为自己,你人就中年了呀,男人永远喜欢18岁的漂亮异性,他们才不会找和自己同龄的事业女性。
哦,他们喜欢什么,关我啥事?
漂亮女性有漂亮女性的活法。
我虽不够漂亮,但我活在自己的过程中,成为了不起的自己了,活好我的一生了,走完属于我的剧本了,便无憾了。
因为我知道,庸常如我,即便早早嫁人,命运也不会给予更多恩惠,无非是面临一些婚姻中的传统“挑战”罢了。比如丈夫因为妻子不漂亮了没新鲜感了出去找“彩旗”们;比如婆婆因为儿媳没有生够她满意数量的孩子开始催生;生活习惯的摩擦导致小事都能引发战火,等等。
人生呀,既然知道有些任务是比较“艰巨”的,那就谨慎入局吧,即便要入局,也充分做好准备。
哦,如果您说,结婚要靠“冲动”?
您冲吧~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