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广东省城市日记

湾区文化观察 | 生活的烟火气与空降的网红城市

2021-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湾区艺术探索

一棵老榕树,一间凉茶铺,人在老榕树下乘凉,或在凉茶铺闲话家常是一幅独特的岭南画像。

法国哲学与社会学家列斐伏尔在空间理论里提出空间实践的概念,空间实践是从日常生活制造出来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亦参与空间制造,因此空间实践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澳门故事篇推荐过《奥戈》这部电影,有一幕描绘的是男主去小时候常待的凉茶铺追寻生父的信息,店主老伯开始没认出奥戈,说“土生葡人也会喝的惯凉茶?”,奥戈一句“从小在老伯你这里喝凉茶喝到大啦”瞬间将这种奇异的混合文化带出来。即使原来不是本土血缘,在经过时间与空间的洗礼后仍然会染上本土的气息,而这种烟火气就是组成我们日常生活以及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在探索澳门文化的时候,你会发现小城文化特有的人情味。可逛的澳门街区一文里也谈到了一个好城市的特质是用途混杂、街区小,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并存,而澳门就是这样保留着16世纪欧洲古城的格局,从大三巴到议事亭前地,这一带的建筑用途混杂,既有教堂,炮台这样的世遗古迹,也保留了部分民居,游客漫步其中可以观察到澳门人的日常生活。

最近的广州新绿化方案提到,要将好几个区域的大榕树搬离或清除,导致广州市民开始自发的进行保护大榕树的活动,媒体也一直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大部分人其实也理解政府决策背后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有时候科学取代不了情感的客观存在,这是一座城市人性的另一面,而不只是街道与建筑。

判断一座城市是否宜居,有的人会把烟火气看作很重要的指标。烟火气说白了就是一种生活的气息,是早晨上班飘过的一阵肠粉油条的香气,是黄昏路上邻居家做饭的油烟味儿,有点嘈杂,又有点温馨。笔者也曾在几个不同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看似非常完美的城市总让人有一种疏离感,虽然非常便利和舒适,但正是这样的完美让人没有归属感。

正如这几年流行的空降城市文化,造神般的城市建设,一座又一座的网红城市景区,比如秦皇岛的阿那亚,在笔者看来这是另外一个迪士尼乐园的存在,并不是否定这样的存在,但这只是供人短暂狂欢的场所,狂欢之后只剩狼藉。

日本的濑户内海则是另一种实践,北川富郎在筹备濑户内海三年展的时候曾在地研究多年,从最基础的项目落地到运营的持续性都一直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从未忽略附近居民的存在。曾看过一个关于街区重造的街头访问,一位老伯的回答让人动容,“一个街区重造如何算作成功,应该问问本来居住在此的人在重建之后是否愿意回来继续居住”。所以,我们在对一座城市或者街区“动刀”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他原本的文化,和居住在此的人。

在地 (In-Situ)本是一个拉丁文片语,指“在原本的位置”。唯有“在地研究”,你才能发现研究对象如何在一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与环境及附近物种产生互相依存的关系。就跟文化一样,一座城市也需要“养”,除了建设,还需要人的共同参与,构建集体回忆,去形成一种特有的“烟火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