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学习

02 | 基础框架: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_45

2021-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名字是乱打的

1 mysql的基本架构

mysql基本架构图

大体来说,MySQL 可以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不同的存储引擎共用一个 Server 层。

1.1连接器

连接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权限、维持和管理连接。连接命令一般是这么写的:
mysql -h$ip -P$port -u$user -p
输完命令之后,你就需要在交互对话里面输入密码。虽然密码也可以直接跟在 -p 后面写在命令行中,但这样可能会导致你的密码泄露,强烈建议你不要这么做,因为history可以查看终端的所有密码

建立连接后可以用可以用show VARIABLES 查看连接处于空闲状态,客户端如果太长时间没动静,连接器就会将这个连接断开,可以用LIKE '%wait_timeout%'查看该空闲时间控制参数,默认是八个小时;

我们建议在使用中要尽量减少建立连接的动作,也就是尽量使用长连接,可以使用连接池来维护连接。

但是全部使用长连接后,你可能会发现,有些时候 MySQL 占用内存涨得特别快,这是因为 MySQL 在执行过程中临时使用的内存是管理在连接对象里面的。 这些资源会在连接断开的时候才释放。 所以如果长连接累积下来,可能导致内存占用太大,被系统强行杀掉(OOM),从现象看就是 MySQL 异常重启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案。

1.2缓存

MySQL 拿到一个查询请求后,会先到查询缓存看看,之前是不是执行过这条语句。之前执行过的语句及其结果可能会以 key-value 对的形式,被直接缓存在内存中。
会对query语句进行hash计算,然后把hash值和查询出来的值存在query cache中,后续每次sql语句执行的query都会先计算hash值去query cache中查询。但是如果语句出现了变动,即便是查询条件的顺序变换(甚至是大小写),也会导致hash不一致

每当表有更新的时候,会清空该表的缓存数据,因此对于频繁更新的表,缓存很难命中。
鉴于开启缓存的鸡肋,我们可以指定查询缓存的开关

mysql> select SQL_CACHE(sql_no_cache) * from T where ID=10;

MySQL 8.0 版本直接将查询缓存的整块功能删掉了,也就是说 8.0 开始彻底没有这个功能了。

1.3分析器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分析器进行语法分析、词法分析,检查sql的语法顺序等得到解析树, 然后预处理器对解析树进一步分析,验证数据表、字段是否存在,通关之后sql进入下一步优化器

分析器分析完毕会有一个precheck的过程,检查用户是否有权限查询,但是sql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触发器这种在运行时才能确定的过程,分析器工作结束后的precheck是不能对这种运行时涉及到的表进行权限校验的,所以需要在执行器阶段进行权限检查。

1.4优化器

经过了分析器,MySQL 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在开始执行之前,还要先经过优化器的处理。

优化器负责选择执行计划,比如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决定使用哪个索引;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join)的时候,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

举个例子你执行下面这样的语句,这个语句是执行两个表的 join:

 select * from t1 join t2 using(ID) where t1.c=10 and t2.d=20;

这两种执行方法的逻辑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执行的效率会有不同,而优化器的作用就是决定选择使用哪一个方案。(如果连接字段没有索引的话,先将t1表的c=10的行和t2表b=20的进行全表扫描,得到小的数据放入到join_buffer中,然后全表扫描另外一张表,将其和内存中的行进行匹配)

1.5执行器

开始执行的时候,要先判断一下你对这个表 T 有没有执行查询的权限,如果没有,就会返回没有权限的错误,如下所示


mysql>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0;

ERROR 1142 (42000): SELECT command denied to user 'b'@'localhost' for table 'T'

在工程实现上,如果命中查询缓存,会在查询缓存返回结果的时候,做权限验证。分析器之后,也就是知道了该语句要“干什么”之后,也会先做一次权限验证。叫做precheck。而precheck是无法对运行时涉及到的表进行权限验证的,比如使用了触发器的情况。因此在执行器这里也要做一次执行时的权限验证。

如果有权限,就打开表继续执行。打开表的时候,执行器就会根据表的引擎定义,去使用这个引擎提供的接口。
比如我们这个例子中的表 T 中,ID 字段没有索引,那么执行器的执行流程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比对的全表扫描实际上是在执行器做的。

对于有索引的表,执行的逻辑也差不多。第一次调用的是“取满足条件的第一行”这个接口,之后循环取“满足条件的下一行”这个接口,这些接口都是引擎中已经定义好的。

你会在数据库的慢查询日志中看到一个 rows_examined 的字段,表示这个语句执行过程中扫描了多少行。这个值就是在执行器每次调用引擎获取数据行的时候累加的。在有些场景下,执行器调用一次,在引擎内部则扫描了多行,因此引擎扫描行数跟 rows_examined (row examined 是执行器获取到的数据行数,不是真正的扫描行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