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芳年28的年中日记

2021-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喜碧力力

没想到再次更新竟然是两年后,回想这两年,也是我转到新零售这艘大船上并被操翻的两年。

一,远没有前几年焦虑了,但好像陷进了怪圈

过去几年非常热衷于看一些行业书籍和报告,去参加一些线下沙龙,偶尔在简书做做笔记。自从做了新零售,发现两眼一抹黑,所有人都是新手,都在摸索,完全没得学。自己又被埋在日常的工作里脱不开身,一边又忙着备考MBA,考上之后又开始了一年没什么正经周末的日子,像个无头苍蝇,输入超载,输出又少得可怜,患得患失。

今天坐在咖啡厅里本来是打算写写论文的,可是思想总是没办法集中,杂念太多。好比一把王者荣耀,开局一直很顺利,中间飘了一段时间,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河道转一转,野区跑一跑,耽误了几分钟丢了节奏,被队友喷死了。索性想一想,整理一下情绪,找一找手感好了。

二、跳出舒适圈,本质也是在扩大舒适圈

某种意义上,我好像也勉强称得上是一个行动派,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逼自己做着自己其实并没有把握的事情。类似于,紧张的要死,也要第一个举手上台竞选;一个人风风火火跑到台北去参加夏令营;一次次任性的裸辞(同时也承受了裸辞的焦虑)。诸如此类的“草率”实践,必须承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让我的舒适圈不再是一亩三分地,让我总能碰见山外山的仙人,当然也有奇葩。

反过来,跳出舒适圈之后也会一度受伤,在于自己的执念全盘崩塌。怎么形容呢,好比自己在一个小山头,望着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山上开满了花花草草,想去到这座更高更美的山头,披荆斩棘到了山顶,发现山头长得都是食人花,瞬间幻灭。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才是山头的本质,而过去的自己只是个不可语冰的夏虫。至此,我从望着山头的赶路人,开始真正研究自己。

三、自洽才是超好喝的肥宅快乐水

我特别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论好的坏的,都会让我觉得很新鲜。

我老公,这个陪伴我10年的男人说:我是个有点小聪明的普通人;

我第一份工作的mentor姐姐们,评价我说:气定神闲,内秀;

后来也有一些其他朋友的评价:很正经(也可能是很蠢)

(我才不会把那些负面的东西说出来)

前段时间公司组织了“story telling”的培训。会后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会被人记住,会有此人到此一游的感觉?应该是特有的、强烈的标签感,在别人提到你的那一刻,出现在他心里的一串串词组中被一号大写黑体highlight了的那个词。倒不是说一定要在别人心里留下如何如何的印象,但起码要做到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充分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

分析自己很有意思,一通分析后仿佛格局瞬间打开。回头想想自己,如果说自己有什么为数不多的优点的话,就是包容性强,我跟朋友也聊到过这点。体现在,相对比较容易接受一些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事,并用自己的逻辑厘清背后的逻辑。这个功能被打开后会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赋予一些奇怪的技能。比如表现在我的槽点很低,我不会轻易吐槽别人,不是因为多么的高尚,而是觉得这个现象可以解释,凡能解释的我都能理解(但不一定认同),就不会有什么欲望口喷;在面向某个新的工作领域,会从宏观上主动地想知道整体运作机制,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上手。

但这个功能也会反噬。常常为了面面俱到而影响了进度,非常容易小题大做。或者说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东西太多,而让人摸不清头脑,丢失主线,不过最近我已经慢慢意识到这些,也在努力做断舍离,可我还是写了这篇塞满了自己思绪的文章,忍一忍吧,千年写一回。

四、“躺平”之后的我在想什么

不等待未来:过去总觉得未来的某一刻一定会怎样怎样,但其实时间轴上是没有这个既定的moment(除非中彩票),当下的充实就是对过去的自己最好的交代。

人生苦短,多些体验:活了快三十年,回头望,能想到的都是为数不多的心惊肉跳的时刻,而平平无奇的日子都仿佛被埋在了土里。见得多了,现在的烦恼就会被无限缩小。未来我除了想体验自己的体验,也想体验别人的体验,了解别人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想开始筹划个人栏目的原因。

快点写完开题报告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