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本书的约定我想到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旅行的艺术》小记

2015-01-22  本文已影响202人  Big_Ben

旅行的艺术 作者 阿兰·德波顿;

书,封面

对于这样的书,品读总是充满敬畏;当我翻开书看起来时,就感觉像是另一本《瓦尔登湖》,静静的,但它似乎更亲近。

对于这样的书,让我做总结实在是太高估我了,我只能是像只无头苍蝇,摘录摘录。

出发

无论是赏心悦目的事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者心理上的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

这句话是否和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相类似;我们需要做好心灵的准备,在满足适当的需求之后,才能得到我们渴求的旅行的快乐,或者给我们提示,需要获得快乐的前提是调整我们的内心。

天空的状态和我们所居住的建筑物的外表决不能凭它们自身的力量保证让我们畅享快乐,或倍感凄然。

列车,让我和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带我走,到远方,土俱是泪!

高中时候,经常读纪伯伦的诗,记起一句:

我的房子对我说:“不要离开我,这里住着你的过去。”

道路对我说:“来吧,跟着我,我正是你的未来。”

我对我的房子和道路说:“我既无过去,也无未来。我若停留,停留中有我的前进,若我前进,前进中有我的停留。唯有爱和死才能改变这一切。

这段话,写得太文学又太哲学。旅行如此,生活如此,人生如此。出发!

动机

你为何而停留,为何而驻足,是否还有比远方更珍贵的?的确!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给面包抹黄油的方式而喜欢上他,也可能因为他对鞋子的品味而憎恶他。如果我们因为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而自责,那么我们必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含义。

让我想起去南丫岛,我从来都是对这种清新的格调没有特别的感觉。但G总是能说,哪个设计有意思,总是能对小小的一个东西产生好感。便使得我对细节的东西也开始碎碎念,似乎那个东西的确挺有意思,我这才体会到艺术和文化的意义;当我读《别闹了,费曼先生》的时候,费曼就曾经讲到过他对艺术的存在的理解。我同他一样,当一个艺术家说这幅画是杰作,或者这幅画是太差劲了,我全然没有感觉。费曼说,

艺术能为人带来快乐;你创造的东西可以令人喜爱到得而喜,失而沮丧!科学却是普遍性的、宏观的,你不大会跟那些欣赏科学的人有个别而直接的认识。

我想细节便是艺术和文化大有作为的地方了,谁都会被它们背后哪些为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故事所打动,并感到无比的快乐。尤其当你身处异国他乡,也许会为一个路标而驻足吧。

以类似科学的方法收集论据是徒劳无功的,真正的挑战在于运用这些数据来升华我们的”生活“。我厌恶所有那些只提供指示,却没有提供丰富或鼓动我活动的东西。

尼采的话。今天下午便和L讨论了ML的学习是基于数据的。我想人类的认知是不是同样也是基于数据的呢?好像就是,但是似乎又有高于数据的内容。就像孔老夫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人的智能正时因为有“丰富或鼓动我活动的东西”。旅行的动机恰恰如此,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是一个意思“为了丰富生命”。

通过历史了解我们的社会和身份认同如何形成,从而得到一份延续和归属感。

这些哲理耳熟能详,对于它们的重要性,我更是举手举脚地赞同。但是距离我双手触及它还很远很远。

风景

我坚信自然包含一切人性,一切真理。自然有两种不同的风景,一种是美丽、一种是壮阔;

大自然会指引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对于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有矫正的功能。

记得上次同L一同游西湖,小船驶进内湖(西湖的水是从内湖流出,所以显得分外静、清),内湖也没有这么多的外人,到处都是花草树,湖面甚静,倒影。那时我们的心是沉静的,不忍说一句话来打破这自然的安静。那种感觉不是敬畏,而是喜欢,相似热恋的恋人那种喜欢,亲近。

自然的这种美丽,亲近的美丽,使我有更加了解她的冲动。

一为伟大的诗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矫正人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的感情更健全、纯洁和永久,也就是与大自然产生共鸣、更加和谐。

似乎一切的解释都来源于自然,而且这种解释make sense.艺术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地观察自然;诗是让我们更加地理解自然;而科学又是从理性的角度去了解自然。那么一切都显得意义非凡,显得那么地自然。

而另一不同的美丽,不一样的自然,叫壮阔。

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的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背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自然界中的壮阔的空间却最充满善意和敬意地提示我们所有超越我们的事物。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和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物,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上个月,我同一位徒步进藏的朋友聊天至深夜3点,便觉得我即使再牛逼哄哄的吹嘘的大学生活在他的经历上也必将黯然失色,即便他只做这一件事呢。

途径西藏一座圣山(他告诉过我我忘记名字了。。)

宇宙是强有力的,人类是脆弱不堪的。面对这样的自然,这样的宏伟、壮阔,心中必生敬畏;任何一个正直的人,都会愿意臣服在它脚下。面对这样的壮阔,心中也必定想起神。这样的敬畏是必须的。

艺术

艺术存在的原因,看了这本书之后,便明白,它始于对美的拥有,然而却终于对美的理解。

很多地方,我们去过了,但却只是走马观花,或者不以为意;然而,它们之中,偶尔也会有几个地方非常特别,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迫使我们去注意它们。这些地方共有着一种特质,可以用“美”来笼统地概况。这种品质并不见得指漂亮,也不意味着它包涵任何旅行手册所描述的美丽景点的特征。求助于语言或许是另一种表达我们对地方的喜爱方式。

在见到“美”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就像孩子见到自己心爱的玩具,就想一切办法拥有它。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然而,只有一种办法才能正确地拥有美。那便是理解美。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而达到对美丽的拥有。最后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是绘画,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

归来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帕斯卡尔 思想录

归去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对于旅行,想也必将会是的。

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可以结三次果,而其他一些人则只会逐命运之流,逐时代或国家变幻之流,就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飘来飘去。当我们观察到这一切之后,我们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类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类人可以化神奇为腐朽。(尼采)

我们遇见穿越沙漠的人,在冰上漂泊或是在丛林穿越的人,然而在他们的灵魂里,我们无法寻找到他们所见的痕迹。穿着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睡衣,心满意足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的他们正在悄悄地提醒我们,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见的东西。

当我看完 瓦尔登湖 一次在无意间看见一个著名的书评:一个说话和行动机会来临之前不能保持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本 旅行的艺术 隐隐约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背起所谓的行囊,去自然中寻找我毕生的追求,那必将是爱与人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