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创意如何产生

2015-03-16  本文已影响154人  邵帅Shawn

有很多现象级的产品,比如足记。出来的时候,的确有意思,看到第一眼,我就很喜欢,它可以让你的照片有电影的处理感觉。

说真的,一个火爆的东西你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简单,有种为什么我想不到的懊恼和疑惑,我也很想抽丝剥茧,到底人家是怎么想到的。

查看了下这个团队和产品的历史,我觉得有两个关键点促使这个创意最终诞生

1.现实中“领袖”行为效应

产品最初创意,来源于加拿大摄影师Christopher Moloney,身为资深影迷,Christopher Moloney热衷于将自己的旅行地点安排在著名电影的经典场景之处,比如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曾经驻足的珠宝橱窗,或是让·雷诺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居住过的纽约街巷,Christopher Moloney将这些场景的实拍照片与电影剧照透视重叠在一起,画面感极强,亦为他在网络上吸引了大批拥趸。

所以足记最初是想着围绕像christopher这样的文艺青年,去帮助他们通过足记这个工具发现和探索取景场地,记录旅行,完成电影一般的旅游生活。所以这款应用最初用户数很少。有几个人既文艺,又有钱,还tm有时间的呢。

反正我任性不起来。

2. 员工的偶然行为触发

决定最终爆发,让广大用户去参与的这个功能点,却是来源于一个爱拍照爱电影的文艺同事,偶然这样处理了一张团队日常照片。pm捕捉到灵感,决定将这个功能加入足记中。

看来这个创意也真的不是一群人定个会议室,讨论个三天三夜硬思考出来的,有的时候就像偶像剧般的男女主缘分一样,神奇,偶然,不可设计。

但是任何神奇的背后,我认为也有一些共性的规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旦掌握到其中的方法论,我们是否可以精妙的去设计孵化创意的土壤,培养创意。

至少有几点,我认为是必须的

1.你自己必须是某领域的或相关领域的重度用户。

比如这里面的团队都很文艺,爱旅行,都很喜欢拍照,也都很热爱电影,无论是最初定位于旅行还是到今天照片处理,这个团队的属性摆在那。不是一个洗剪吹或者养猪的想到了

无论是个人创造者,还是一个team,其共同气质和属性非常重要,一个什么样team,促成什么的事,亦或一件什么样的事,去组建什么样的team。人,事,自然天成

2.跨界,相关因素的重新组合

不要停止思考任何将同时存在的,或者旧有的事物,组合到一起的可能。

3.不是空想,是真正持之以恒做的过程中的积累

0生1,1生2,3生万物。乔老爷也不是一下子想到了iphone,是先有了ipod  itunes touch的积累,才最终促成了iphone的产生。

足记也是做的过程中,才诞生了“电影场景处理照片”这种灵感。说偶然也不偶然。

足迹提醒我们的是,继续研究自己的爱好,别人的爱好,他人的领域,深入地理解,并学会去做相关的类比和组合,去创造,去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