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五分钟商学院
共学《五分钟商学院》 023-1
做知识的搬运工,通过记录,复盘来吸收
很多企业思考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怎样赚钱”,却很少思考“为什么赚钱”。
如果把“赚钱”当梦想,那么每个员工都会仅仅思考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偷懒,腐败,可能防不胜防。所以,作为CEO,一定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这家企业的梦想。把梦想当成目标,赚钱当成结果,这家企业,才可能是万众一心、富有战斗力的伟大企业。
只有当你理解了企业为什么要有诗和远方之后,下面我们才能来接着来谈,这个“诗和远方”的三个部分:愿景,使命,价值观。
概念:愿景、使命、价值观
愿景就是梦想;使命就是职业;价值观就是道德。
如果把“赚钱”当梦想,那么每个员工都会仅仅思考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偷懒,腐败,可能防不胜防。所以,作为CEO,一定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这家企业的梦想。把梦想当成目标,赚钱当成结果,这家企业,才可能是万众一心、富有战斗力的伟大企业。
理解:诗和远方的三个部分
第一,愿景。
愿景,英文叫Vision,就是一幅描绘了美好未来的图景。作为CEO,你要想想,因为你的存在,10年、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画面感越强,越能激发憧憬。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比如什么是小康社会?就是:土豆炖牛肉。比如微软的愿景: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脑。
当然,改变世界,是高级愿景。有不少公司的愿景,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成就自己。比如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跑者;联想集团: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麦当劳: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
不管是改变世界,还是成就自己,只要是真的心向往之,能点燃激情,就不要怕愿景太大。万一实现了呢。
第二,使命。
使命,英文叫Mission,就是我的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到底在做什么,在实现改变世界的愿景的路上,扮演什么角色。
微软的使命是“通过软件,释放企业和个人的全部潜能”,通用电气的使命是“让天下亮起来”,迪士尼的使命是“让世界快乐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一旦有了明确的“干什么”,以及因此“不干什么”的使命后,招聘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建立的组织也是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使命和愿景,也就是没有诗和远方,员工就是为薪水和老板打工,CEO会非常辛苦,天天哀叹“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第三,价值观。
价值观,英文叫Value,如果说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律,价值观,就是企业的道德。
一个企业,明文在规章制度里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永远是有限的。当员工面临复杂的商业环境,想不起来规章制度,或者就算想起来也找不到对应的规定时,价值观,也就是企业的道德标准,就成为一个基础依据。
比如IBM的价值观是: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阿里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激情,敬业。
我斗胆分享一下我的公司,润米咨询的价值观,那就是:激情,承诺,思考,行动。没有承诺的激情,是冲动;没有激情的承诺,是责任;没有行动的思考,是空想;没有思考的行动,是蛮干。我自己,我招聘员工,都必须认同、符合这个价值观。
小结:为什么要有愿景、使命、价值观?
三个原因:
1.能够网聚志同道合的战友。
2.让大家被梦想而不仅仅是金钱激励。
3.为无数的大决策、小选择,提供判断的方向和原则。
作为CEO,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定愿景、指方向,然后激励大家前行,更要懂得战略思考,画出曲线路径。这是CEO不能推卸的责任,不可没有的能力。
运用:战略四步法
作为润米咨询创始人,我很有幸担任一些大型企业,比如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的战略顾问。请允许我斗胆与大家分享我的“战略四步法”。
第一,绘制地图。
从上海到珠峰,需要绘制一张“动态地图”,而这个动态地图,来自全局观和远见。
先说全局观。出发去珠峰之前,你要先看看地图,对路线有全面认知。
对应到企业,CEO必须对你所在的行业,也有全面认知。行业里主要的玩家是哪几家?有哪几种商业模式?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还是一个分散市场?这个行业主要是靠产品驱动,还是营销驱动,还是渠道驱动?赢得市场主要的资源是资本,还是人才,还是技术创新?在这个行业建立护城河的方法是什么,网络效应,还是规模优势,还是心智模式?等等。
再说远见。有了地图,你还要知道,哪段时间,哪条路可能会不好走。
对应到企业,CEO必须对行业的未来有个预判。消费者的习惯,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哪些新技术会出现,会成熟,会跨过死亡之井?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资本和人才的博弈关系,会发生哪些改变?等等。
绘制这张“动态地图”,需要有洞察行业和趋势的能力。所以很多成熟的企业家选择“买”,这也是他们请战略顾问的原因。
第二,选择路径。
看懂了地图,然后就要选择路径。
比如,你看到了在人口红利下,移动互联网用户爆发的这个机遇,就可以选择一条路径:做个撮合交易网站,融资,补贴买方,再补贴卖方,刺激双边用户数迅速突破引爆点,然后利用“网络效应”建立护城河,最后收割。这条路径有个名字,叫:平台战略。
再比如,你看到了因为交易成本迅速降低,低成本收集小众用户变得越来越容易,就可以选择一条路径:设计一款功能简单、设计简约、价格简直的产品,然后和所有流量平台合作,获得巨大的销售,最后收割。这条路径有个名字,叫:爆品战略。
条条大路通罗马。跟随战略,差异化战略,持久战战略等等,都是基于你对地图的理解、敌我的了解、选择的曲线路径。
第三,当下一步。
这一步是最不性感的。但也是战略思考的意义所在。有了战略,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然后为当下一步,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考核成绩,收获结果。
在当下一步中遇到的挑战,都是战术问题。你选择走过丛林是战略,披荆斩棘是战术。有了好的战略,并不会让你不需要披荆斩棘,而是让你知道为什么必须要披荆斩棘。然后,全力以赴,ALL-IN,打赢每一场局部战役。
第四,抬头看路。
时代变化不快时,你手上的“动态地图”,不怎么动。这时你可以制定5年战略,然后埋头前行。但时代变化快速时,你手上的“动态地图”,也在快速变化。这时还要不要5年战略了呢?
要。这确保你心中有路。但你必须走几步,就抬头再看方向。变革时代,要频频抬头,不断“重新计算路径”,我们称之为应急型战略。
小结:认识战略思考
雷军曾经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战略思考,是每个CEO不能推卸的责任,不可没有的能力。
那什么是战略?就是通往目标的曲线路径。怎么设计战略?四步法:绘制地图、选择路径、当下一步、抬头看路。
组织,就是信息流动的方式。
当你管理“个人”的时候,你与他的大脑打交道。他的大脑怎么把信息传递给双手,你是不用管的。事实上,那个传递的效率,高到让你惊叹,信息损耗可以忽略不计,信息延迟也可以忽略不计。
但作为CEO,你管理“组织”时,信息怎么传递到最底层员工,再怎么反馈回来,就不是自然发生的了。它必须有个传递的路径,这些路径,就是“组织架构”。可是,一旦有了组织架构,它的层次,就会造成信息的延迟;它的节点,就会造成信息的损耗。这些延迟和损耗,会降低组织从决策到执行的速度,从反馈到调整的灵活度,让组织显得笨拙,降低战斗力。
运用:三个建议
管理幅度,就是到底一个管理者,作为存在于组织架构中的一个信息传递的节点,管理多少员工是最有效的。根据前面的计算,你应该已经明白,这个管理幅度,几乎决定了你必须有几级管理层级。
很多学者对管理幅度问题做了研究。汉密尔登认为3~6人较宜。法约尔认为,高层管理4~5个人、基层管理25~30个人。还有的认为不能超过6人,有的认为不能超过24个人。
如果我们以6人为最优管理幅度,3级为最优管理层级,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组织的最佳人数是43个人。一个CEO,6个经理,36个员工。
那我的组织,如果多于43人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超人,比如乔布斯,你可以采取漫画中“苹果没有树式”的中心化组织架构,一个人对所有人。如果你不是,那么,基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逻辑,我给大家三个建议。
第一,借助工具,提高幅度。
管理幅度不是固定的,它受沟通工具的影响。如果设计合理的沟通流程,使用高效的沟通工具,最优管理幅度可以从6,提高到10,或者12。
看看漫画中的谷歌。他在部门之间建立很多沟通连接,甚至中层直管到底,因此管理幅度可以有效提升。
第二,不能提高,那就切小。
如果管理幅度已经提升到极致了,组织还是太大,那就试着把组织切小。
看看漫画中的微软。把庞大的组织架构,虚拟切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信息在事业部内,完成更小的闭环传递,将极大解决信息传递的损耗和延迟问题。
第三,不能切小,那就下沉。
如果因为业务的巨大关联性,无法把大组织,切为独立的小组织,那就必须把决策权下沉。
看看漫画中的Facebook。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拎起来,作为起点,成为一棵树。CEO通过合理的授权机制,把一部分的决策权,交给行动者。这也是为什么任正非说: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争。其本质,是消灭决策信息传递的回路。
小结:组织是什么
组织,就是信息流动的方式。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必须在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之间取得平衡。
三个建议:借助工具,提高幅度;不能提高,那就切小;不能切小,那就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