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弘扬行知精神 践行大爱理念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 正如南京晓庄学院创始人陶行知先生所言,晓庄是在行知大爱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
近90年的辉煌历程中,南京晓庄学院始终秉承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宗旨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奉献精神,在育人之路上积极探索,勇往直前。
如今,陶行知教育思想已成为晓庄人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中最为鲜明的特质,多年来,晓庄青年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行知精神,一代代晓庄人在陶行知思想的熏陶和滋养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都是实践场”的浓厚氛围。
一、政策保障,齐抓共管
志愿服务氛围浓厚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齐抓共管,在经费、政策、人员等方面保障有力,学校始终将该项工作作为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增能力,长才干。
志愿讲解员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1政策经费有保障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已逐步构建了由地方政府支持、学校团委组织、专家教授指导、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为主体、无限受益面的志愿服务格局。学校每年划拨志愿服务专项经费,并针对某些短期的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专项资助。
2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校团委为每支志愿服务团队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每年举办志愿服务项目专场招聘会,严格志愿者招募、选聘和培训工作,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每年召开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研讨会、推进会、表彰会,不断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专家级指导培训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志愿服务水平和层次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籍注册志愿者数量已超10000人,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正朝着学习型、服务型、研究型路径发展,服务效果受到社会多方好评。
3实践成果丰硕
近年来,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的多项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首批参加团中央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3年如一日坚守在云南耿马县中心小学讲台前的南京女孩胡小五,到90后资助11名贫困孩子重返课堂、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的王景光;
从1994年成立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解队,到如今全校56支较为成熟的志愿服务团队、10000多名在籍注册志愿者;3支志愿服务项目连续3年入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连续2年荣获大赛银奖以上荣誉。
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二、服务社会,实践育人
行知大爱接力传承
1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传承弘扬红色基因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要“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用好用活党史资源”。
我校雨花台讲解员参加
“纪念雨花台建陵60周年火炬环陵接力跑活动”
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结合9.30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传承行知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抒发爱国情怀。
革命烈士纪念馆寻访
道德学校旧址寻访
志愿者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并在和平大钟前合影
在晓庄,1994年就组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队”,志愿者20余年如一日坚持讲好南京大屠杀历史。
新一批志愿讲解员宣誓上岗
在该项目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后,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南京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共建合作,于2006年、2015年分别组建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队、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队。
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志愿服务队
渡江战役纪念馆志愿服务队
如今,这三支志愿服务队以红色文化宣讲、传承为己任,坚持利用节假日开展红色讲解、史料整理、寻访实录等活动,红色文化传承在20多年时空延续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据统计,先后近千名青年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累计讲解时长超10万小时,累计受益人群达350万人次,参加省市重大悼念活动100多次。
志愿者寻访南京市六合区桂子山烈士陵园
史料整理
抗战老兵寻访
抗战老将军展学义老人向同学们讲述抗战往事
晓庄英烈寻访团采访沈云楼侄儿
烈士墓寻访志愿者认真记录居民讲述烈士事迹
以这三支志愿服务团队组建的“专注讲解寻访·传承红色基因”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组织开展了多项富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红色教育探索,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在9.30中国第二个烈士纪念日前夕,讲解队志愿者在全校范围内发起接力传唱由雨花台烈士赵良璋创作的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活动。由学生们激情澎湃、豪情万丈的演绎拍摄制作的原创作品MV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腾讯视频播放4177次;南京发布、青春南京等微信平台阅读总量高达4000余次。
自2014年9月起,志愿者们以实地寻访调查分布于南京市45处抗日烈士纪念地为依托,搜集、整理烈士事迹,制作宣传手册、纪录片等,制作了首张“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电子地图”,并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上线。
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电子地图
团队调研作品《探寻抗日英烈的足迹——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现状调查报告》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江苏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该志愿服务项目在江苏省首届志交会上荣获“特别荣誉奖”,并在2016年底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项目研究报告获江苏省挑战杯大赛特等奖
2彰显教师教育专业特色,倾情关爱留守儿童
当前,我国农村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和他们所面临的成长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南京晓庄学院而言,“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不再是一句口号,已成为教师教育专业服务社会中着力解决的奋斗目标。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志愿者出征形式
教师教育专业的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专家教授的智力支持,自2010年开始在江苏、安徽、浙江等26个乡镇进行试点,开展了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相关调研、教学、帮扶活动。十多年来,6000多名晓庄学子加入到“3+X”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中来,他们通过组建“携爱黔行,筑梦童年”爱心支教团、“晓麦”关爱西部实践团、“薪火相传·续爱思南”爱心支教团等,用实际行动关爱着留守儿童。
飞利浦 · “薪火相传 ·续爱思南”
----爱心支教团支教掠影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先后深入10000多个留守儿童家庭,开办各类兴趣班500多个,进行广场演出100余场,收集调查问卷1500余份,形成了4万多字的调查报告。
江苏省教学名师、项目指导教师史爱华教授还专门为留守儿童编写并出版了《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和《田野创作——读儿歌·听故事·看图画》等书籍,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史爱华教授编写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教材
团队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江苏省赛一等奖,团队获江苏省“2013年度十佳志愿服务组织”、2014年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胜奖、“全国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光明日报》盛赞该模式为留守儿童教育的“范本”。
3对接需求服务社会,打造晓庄青年魅力名片
南京晓庄学院将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与弘扬行知精神相结合,与培养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直接对接地方政府和社会需求,通过多渠道、广覆盖的志愿服务履行着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多项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2013年亚青会期间,学校480名志愿者圆满完成了亚青会火炬传递和交通运行志愿服务工作。
亚奥理事会副主席、亚青会火炬手霍震霆先生与我校志愿者合影
热情晓庄,精彩南京!我校志愿者与火炬手合影
2014年青奥会期间,365名志愿者参与了青奥会新庄马术馆、开幕式引导、体育展示英语播音和青奥村欢迎晚会演出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约38000小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我校青奥志愿者亲笔绘就的名为“以梦为马”的画作题词,国际马联技术官员保罗·威尔致信马术馆,高度赞赏我校志愿者,学校荣获“第四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突出贡献奖”,校团委荣获“第三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巴赫主席与我校青奥志愿者合影
2015-2017年南京国际马拉松大赛中,学校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为赛事圆满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世界轮滑锦标赛在南京举办,我校100名优秀志愿者分批次培训后,在五台山体育馆、龙江体育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得到学校、团市委、大赛组织方的高度赞扬。
秦林芳副校长一行与我校滑轮志愿者亲切交流
志愿者代表将专业特色融入志愿服务
2017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完美落幕,我校作为唯一高校单位,招募109名学生志愿者组成峰会抵离组协调服务队,全程参与峰会筹备工作,为峰会的顺利召开贡献青春力量,志愿者们顽强拼搏的作风得到各级领导、嘉宾以及南京市台办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我校志愿者服务峰会嘉宾报到现场
为了进一步提高南京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南京市外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发展,省、市外事办非常重视外事志愿服务工作,将南京市外事志愿者服务队交由我校团委组建和培养。作为南京市外事办直接指导的这支服务队在“南京市领事宣传保护月”、“百名老外说南京好故事”等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授旗仪式
三、榜样力量,朋辈引航
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校团委在不遗余力开展好各项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还特别重视选拔优秀志愿者,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校团委每年举行“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选树了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2003年首批参加团中央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3年如一日扎根西部,坚守在云南耿马县中心小学讲台前的南京女孩胡小五,她志愿服务的愿望简单而朴实“我希望能带出一批走出大山的学生!”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正如她所说的“甘愿做边疆的一棵草”。
胡小五与母校老师畅谈
90后大学生村官王景光,在校期间一天只吃一顿饭,却资助了8名西部贫困孩子重返课堂,毕业时婉拒白领工作甘愿在徐州沛县当一名村官坚守至今,他带领村官筹建爱心协会关爱贫困儿童,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带动100多位老百姓就业,他被授予“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近期还顺利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王景光
王景光与学弟学妹交流学习
还有大学四年一直默默服务南京康乐福托老院,悉心陪伴老人,为老人剪指甲、洗脚,节省的生活费为老人送去温暖,直到一封摁上72位老人红手印的感谢信寄到学校才揭开真实面目的“南京市好市民”黄岳……
托老院老人的儿子向黄岳赠送锦旗
按满手印、充满浓浓谢意的感谢信
在他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志愿者毕业后选择继续当一名志愿者,学校10多年来累计选派167名志愿者到新疆、西藏、贵州及苏北五市建功立业,校团委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组织奖”,在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陶行知曾说过,“晓庄是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晓庄人将在行知精神的感召下,进一步弘扬“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社会实践之路上续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 END —
转推自青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