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西藏、青海、云南篇丨那些年,我遇到的陌生人(二)

2016-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向背

今天继续我们昨天的话题:那些年,我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

当我认真地去回忆的时候,发现很多照片已经丢失了。剩下还有更久远一点的,那些刚开始学摄影时拍的羞于拿出来见人的照片。但是我觉得,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吧。毕竟,照片背后的故事,要比照片本身更能打动人得多。

■■■

坐标:西藏 

这是我去年去西藏时遇到的小孩,

在稻城去往理塘路上的一个休息口。

我是不太敢拍这种人文的,

毕竟被骂的摄影师已经够多的了。

女孩问我有没有吃的,我说有。

给了她棒棒糖和小面包。

路上的人告诉我,现在的318国道边的藏民已经不是从前的藏民了。

“你根本不应该给她吃的。”

但是至少,

她笑得那么真诚。


路上这样的身影实在是太多了,

我真的记不住遇到这个老人时是在哪个路段。

只记得那时的我们大呼小叫地惊叹于沿途的风景,

而她一边转着手中的念珠,

一边看着我们。

我们闯进了她的家园。


西藏的天气太过美好,

人烟太过稀少,

除了八角街和几个寺庙,感觉其他地方都是形单影只的,

仿佛随便走路都能变成一种修行。


色拉寺辩经,

去了两次,第一次他们休息没有辩经活动,

第二次又特地跑过去一次,

人很多,他们辩的很激烈,

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

其实我一点也没看懂……

结束的时候,每个和尚领到了25元辩经费。


顿珠,

罗布林卡遇到的小孩,

一直以为他是个小和尚,

非常有礼貌,汉语非常好。

我恬不知耻地用棒棒糖换了他的奶茶喝。

其实对我来说,西藏之行是失败的,走马观花加上下雨不断,并没有真正看到西藏。以至于事到如今都没有好好梳理过,如果有机会下次倒可以出一期推文说说我的失败经验,这是题外话。

■■■

坐标:青海

张掖丹霞边的一个老人,

在景区门口卖土特产,

看了她好久都没有将这张愁容满面的脸舒展开来,

于是我们从她那买了几根玉米,

2元一根,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天价龙虾、天价鱼。

老人的玉米很好吃。

在青海边的一个帐篷里吃了牦牛酸奶,

一碗酸奶,足足吃了大哥家一袋白糖。

他笑着给我们介绍她的媳妇,

他的女儿,

他的儿子。

他说儿子在读书,而女儿就在家持家吧。

■■■

坐标:云南

从我心里讲,在云南认识的这群人并不是陌生人。

我们相处了前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朝夕相处,

认识他们是因为我的一点私心:拍一部纪录片,

而他们却待我没有任何私心。

他们是我云之南的朋友,哥哥,妹妹,爷爷,和大叔大妈……

但是如今细细想起来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

韩爷爷,2011年77岁。

那年孙女要嫁人,他卖了全部的花红,

一共500多元,

给孙女置办酒席。

海映,韩爷爷的孙女。

一个淳朴可爱对爱情充满了期待的女孩。

那年,我有幸喝到了她的喜酒。

全村人坐成一排吃流水席,

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辣椒比鱼多N倍的辣椒鱼。

这群孩子,

我至今能一个一个叫出他们的名字,

那个时候他们挤在一间四处漏风的屋子里读书,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只有一个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宏大的梦想。

春池,19岁,

这群孩子的老师。

她也盼望能像村子里的年轻人一样出去打工,

但是她走了,

孩子们就没有老师了。

到了洱海尽头,

开拖拉机1个多小时,

再爬山2个小时,

就能到达我的这群家人的村子。

那年,我们住在这簇叶子花下面

的猪棚隔壁。

■■■

我想念洱海边的春哥,83岁的和爷爷,不知道他们如今是否安好。其实,旅行是遇不到故事的,也不会放飞你的心灵,比如西藏,比如青海,它们理我很近,记忆却寥寥。而云南过去很多年,我却一直铭记在心。

相逢何必曾相识。希望遇见过的你们都安好。

- END -

图/文:向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