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对生活
笑着活下去
以前一直躲在象牙塔,没有用心去感受现实的残酷与人情的凉薄,以为天下天平世界美好,总拿专业没选对这件事自怨自艾,如今兼职打工之后才发现社会上的套路简直深不可测,骗局是防不胜防,似乎有点明白为啥大家一股脑往体制内挤了,至少上司无权把你变成失业族,自己的工资可以按时收到。记得我在兼职网店模特的时候,对一个小我十岁的小姑娘说过“你虽然年龄小,但很会察言观色”,她当时只是笑了笑,没辩解什么,但我第二天发现她发了一个朋友圈“不是我会察言观色,而是现实………”,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很肤浅幼稚。是呀,当谋生成为首要问题的时候,哪有那么多自由可以选择工作方式和环境,网上不是有一句话“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就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那个小姑娘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可惜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闹出“何不食肉糜”一样的笑话。
我是一个很乐于分享的人,每当得到有价值的感悟,都很想分享给大家,我认为人的觉醒首先是思想的觉醒。古今中外,统治者维持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愚化教育,首先从思想上塑造和改变被统治者。所以一个人要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首先要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 要多接触各种不同的环境,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看到的世界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世界,但你没看到的世界一定是虚幻的世界,这样你会脱离实际,不了解客观事实,就会被别人的观点所误导,从而失去思想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二, 要勤于思考。网络上有句骂人的话“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充分说明脑子的重要性。此处的脑子指的是会思考的脑子。一个人读书再多,如果不会思考,充其量也就是个移动的图书馆。思考过程就是把书籍上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
第三, 要把你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做好。不要受“全才”“复合式人才”等口号的影响,全神贯注投入到这件事中,积累——蜕变——发展,然后你就会成为此领域的杰出者。有人做过研究,只要一个人成为他/她所从事的行业的前20%,那他/她就可以享受这个行业的红利,成为活得光鲜快乐自由的那群人。我知道的两个90后作家分别是范墩子和李怀东(怀左同学),前者学历本科,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擅长写小说,出版的书籍有《我从未见过麻雀》;后者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擅长写杂文,出版的书籍有《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至死》和《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他们取得比同龄人高得多的成就的秘诀就是把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做到了极致。在历史长河留下足迹的人往往是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的人。譬如写下《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写下《西游记》的吴承恩,写下《算罔论》的张衡,等等。也许某些杠精们会说,达芬奇既是画家又是建筑师,不是把很多事都做到了最好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首先要扪心自问,你有没有达芬奇的能耐?其次要辩证地看问题,达芬奇已经到了把科学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境界,对他来说,探寻真理就是一件事;再次莫把自己跟天才比较,你们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没有可比性。很多人宁愿相信坚持不懈的神奇力量,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天资不如人,这是一种误导。马未都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普通人努力可以达到60分,那么有天赋的人努力就可以达到90分以上。所以我们普通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好了。
第四, 莫要逞强,要勇于承认自己不如人,勇于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事。真正的勇敢就是承认自己不如人,放弃对自己来说吃力不讨好的事,腾出时间和精力做好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人生苦短,如果为了面子或者谋生,没有做过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那是多么遗憾。知乎上,不是有句流传很广的话“最大的遗憾不是你没有得到,而是你本可以”吗?所以要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承认自己不是全才,尽量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是事情。
第五, 任何时候都要乐观坚强,笑着活下去。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英雄主义,无论面对鄙视白眼和打击,还是艰难困苦和危机,都要笑着活下去,拿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把生活中的苦和难编制成功勋花,戴在胸前,踩着困苦昂首挺胸向前走!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兼职打工让我领略到生活的艰难和苦涩,同时也让我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我应该感激我自己走出舒适区,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也意识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由地对所拥有的一切充满了感恩,感谢那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希望大家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笑着度过活着的每一天。把功名利禄全抛下,去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