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解赏
郑重声明:我的文章不涉及敏感问题,文责自负。
杜甫汉族字子美,生于巩县襄阳人。
少陵野老是自号,后世称谓亦纷纷。
草堂、拾遗、杜工部,角度不同各有因。
现实主义大诗人,致君尧舜风俗淳。
存诗一千五百首,多家注释书充檩。
出身京兆大士族,远祖杜周汉武臣。
祖父唐初杜审言,朝中显赫鸿凌云。
父亲杜闲亦为官,娶妻崔氏甫降临。
续弦卢氏甫五岁,姑姑家里求存身。
缘于家教寄望早,好学七岁作歌吟。
十五顽皮爱攀树,手摇高枝郁森森。
十九漫游鲁吴越,进士落第而省亲。
天宝三年遇李白,同游梁宋论诗文。
李杜“醉眠秋共被”,寻仙访道结谊深。
偶尔“放荡齐赵间”,“裘马清狂”解忧心。
长安应试“通一艺”,落选奔走权贵门。
投赠干谒求结果,玄宗祭祀他先闻。
事前预献《大礼赋》,“参列选序”无后音。
熬啊等啊四年后,兵曹参军最下品。
管理军械心窝囊,不如回家探亲人。
书就《咏怀五百字》,幼子饿死泪涔涔。
写景暗示国家事,天下大乱将来临。
安史之乱暴发后,杜甫避难于羌村。
投奔太子事肃宗,敌占区域关卡紧。
王维、杜甫同被俘,不久杜甫得逃身。
肃宗授为左拾遗,随事遭贬任参军。
天子赐恩出宫廷,一纸诏书是探亲。
目睹国家临灾难,《北征》记叙血淋淋。
“三吏、三别”垂青史,国事家事看得真。
西南漂泊到成都,浣花溪下风物新。
结得草堂为栖所,风吹茅草乱入云。
严武表荐作工部,寄人幕下是守贫。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杜甫心愧作人父,更念苍生悯子深。
离川漂泊还靠谁,夔州都督柏茂林。
代管公田种私田,春播秋收手足皴。
自食其力稍安顿,赋诗四百三十吟。
蜀相、登高、岳阳楼,千古绝唱贵如金。
大历三年又漂泊,两年之后再投奔。
乘舟水暴难行进,停泊“方田”饥寒困。
五天口中不得食,不久呜呼日沉沦。
无家可归死船上,环顾江波水粼粼。
五十九岁年岁小,上天不怜苦命人。
由此杜诗多沉郁,沉郁顿挫忧国民。
多种诗体均见长,贯注儒家之思想。
记录盛唐转变史,举国上下俱动荡。
律体至杜波澜壮,表现内容范围广。
咏怀、羁旅及宴游,应酬、时事及风光。
杜甫写来不受限,小诗能容万字长。
运用古体能开创,即事名篇不掩藏。
元白提倡新乐府,杜甫示范旗帜扬。
经过历史之摔打,宋代以后更流芳。
声望与时俱增长,诸家蜂起注释详。
梳理内容细分类,中兴济世热心肠。
指斥淆乱乾坤者,声讨横霸愤气昂。
生灵涂炭见悲悯,漂泊流离自悲伤。
挥毫如剑《丽人行》,直刺权贵剜心肠。
爱憎分明品格美,君国“一饭未尝忘”。
物力衰竭深惋惜,以诗写史垂华章。
价值等同是《史记》,文化史上放光茫。
现实主义含豪气,《饮中八仙歌》声狂。
漫道现实就拘谨,神韵之光万丈长。
高风亮节垂后世,堪称民族之脊梁。
学诗首要学杜甫,画凤不艳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