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
作者:丘逢甲 (清代)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注释:
1.潸:流泪的样子。 2.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
3.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译文: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赏析:
这首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
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情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繁)春愁
作者:丘逢甲 (清代)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壹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註釋:
1.潸:流淚的樣子。 2.四百萬人:指當時臺灣人口合閩、粵籍,約四百萬人。
3.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譯文: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將流。臺灣的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
賞析:
這首作於1896年春,即《馬關條約》簽訂壹年後。詩人痛定思痛,抒發了強烈的愛國深情。
春天本是壹年中最美好的季節,草綠林青,百花爭艷,連春山也顯得格外嫵媚。但詩人為什麼覺得春愁難以排遣,以致勉強地觀看春山也毫無興致呢?這是詩人始終未能忘記去年春天發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臺灣本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詩人生於斯、長於斯,想不到滿清賣國政府將它割讓給了日本。這是對臺灣人民的無恥出賣,也是臺灣人民的奇恥大辱。回想起這壹驚心動魄的慘劇,詩人怎能不愁情滿懷、愴然淚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吳喬《圍爐詩話》)此時詩人被迫離開故鄉,看見大陸的春山,聯想起故鄉臺灣的青山綠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觸景傷情了。春愁難遣,看山落淚,正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和故鄉山水的熱愛。去年今日臺灣被割讓時,四百萬臺灣人民同聲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表明了全體臺灣人民是熱愛祖國的,臺灣是偉大祖國的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中国台湾一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