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么看?
精分和人分
我在一开始看《搏击俱乐部》的时候,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电影,经过朋友的指正——朋友说这是一部人格分裂电影,但是一开始听到他的话我并不赞同,甚至十分反对。
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开始主动的去寻找关于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区别的关键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否决朋友的判断。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我确实错了,《搏击俱乐部》中的主人公的确是人格分裂,而不是精神分裂——而且这一点,我是绕了很大的圈子才明白并且理解的,不过自从理解了两种分裂症状的特征之后,在看其他心理电影时就顺畅多了。
以前我会说:这是一部什么什么样的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而现在,我则常常说的是:这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故事,传达了什么思想。
在浅层的故事和深层次的思想中,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就是我们试图去理解电影中某个情节或行为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很容易理解,但是当我们理解了之后,看电影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煎熬。
比如我们会这样看这部电影——我们的主角杰克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平时努力的维持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偶尔参加一些社团来缓解失眠的压力,本来这样的生活平平稳稳,直到另一个人——泰勒的出现,打乱了杰克的生活布局,于是泰勒不得不试着改变和放纵,当尝试到放纵的乐趣时,他就继续尝试着寻求更加刺激的生活方式。
在寻求刺激的过程中,杰克不止一次的告诫泰勒,告诉他这样做不对,要遵守社会的规则,然而泰勒一遍又一遍的打破规则,向杰克展现自己的行为作风,在一次又一次的引导下,杰克开始和泰勒站在一起,打破规则,共同前行...
这是电影的故事,他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如果有的话,我想就是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做真实的自我」的宣言——这样的宣言大部分电影里都有,并不稀奇,吸引我们的除了这个宣言,肯定还有其他东西————
《美丽心灵》上映于2001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约翰纳什的数学家,这是一部由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传记电影,真实人物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确实很陌生的,我们或许会对他的爱情故事感兴趣,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学术成就就未免谈得上喜爱了。
所以电影也并没有大力着墨于约翰纳什的学术成就上,而是从年轻的约翰纳什入学开始讲起,到他开始患上精神分裂症状,但经历了几番周折,最后克服了症状,并取得了诺贝尔奖的故事。
所以电影围绕的,是约翰纳什战胜疾病的故事,而获奖则只是这部电影赠予观众的“额外奖励”罢了,像是《心灵猎手》里的年轻人威尔起初无法无天,有一身天赋却不愿去帮助别人,还错失了一份真挚的爱情,经过心理教授桑恩的帮助,慢慢明白自己渴望着什么,因而在故事的最后,威尔离开了自己居住的小屋,踏上了追寻爱情的道路上——在这部电影里,爱情就是电影的“额外奖励”,而威尔找寻自己的初心的过程, 才是电影的主旋律。
杰克和泰勒
然后,我们在回头看《搏击俱乐部》中的杰克和泰勒之间的关系——这两个人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性格:杰克是一个保守的、内向的、遵守社会规则的上班族,而相对的,泰勒呢,他是一个开放的、外向的、敢于打破规则的自由人士,泰勒身上有杰克所不具备的勇敢和果断,同时,也会做一些杰克曾经想做但并没有做的事情——比如寻求暴力(解放自我)和性爱(满足自我)。
约翰纳什为了让自己承认存在一个叫做查尔斯的室友,在自己的脑海里虚构了一系列的故事,并在其中担当主角,为机密部门解析文件——为的同样是满足自己取得荣誉的渴望(满足自我)以及对生活压力的释放(释放自我),仅此而已。
但是约翰纳什却逐渐的将这个虚构的朋友想象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从而让现实与幻想之间的隔阂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这也是他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把幻想中的人物当做现实中的人物,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泰勒和杰克的关系要比约翰纳什和查尔斯的关系要复杂的多了,我们提到两个人物在性格上完全相反,有必要注明的是,泰勒可以说是杰克的一个内心映像,映射着杰克的内心——他会做杰克所有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情,他们同属于一具躯壳,但是思想却是不同的。
唯一能够证明泰勒是杰克的另一人格的观点,就是泰勒的出现不是为了满足和服从杰克的思想,而是为了摆脱现在这种思想,成为泰勒,而不是杰克。
因为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的区分其实并没有很清晰,所以我们无法找出非常准确的词语来回答两者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就是精神分裂所造成的是精神上的影响,约翰纳什为机密部门解析文件,但是从来没有一个这样的部门来接收他的文件。
而人格分裂造成的,却往往是肉体上的影响:泰勒德顿虽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却是一个完整的人格,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并引导杰克走向放纵的道路。
这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在《致命ID》里面,麦肯·瑞夫是人格分裂症患者,然而他的人格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却都是虚构的——在影片里,11种人格被未知的恐惧所笼罩着,一个个被凶手杀死,而这个故事的起因则是因为麦肯瑞夫小时候受到过母亲的虐待而导致的。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由虚构故事组成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我们该怎么去理解呢?
如果幻想和现实不是两种分裂症状的关键区分的话,我们该怎么去认识和理解它们呢?
我想到的解释是,这只是一个特例,《致命ID》在人格主人麦肯瑞夫出现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他们对麦肯使用了一种强力的药剂,能够让他的人格同时出现在梦境里——所以这只是电影的一个假设而已,并不需要符合人格分裂的硬性规则。
同样的,泰勒和杰克的相遇以及相识也让人无法摸清电影中人物的分裂症状到底是哪一种,但是确实在电影中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独立的泰勒和一个独立的杰克,两个人互不影响——我想这就是能够确定杰克是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的关键点。
很难排除在人格分裂的初期,存在精神分裂的症状,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么泰勒很显然是一个存在于杰克脑海中的那么一个有着强烈性格和清晰定位的人格,但是杰克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格——在这部电影里,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区分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些随心所欲,让人困惑。
在电影最后一个场景里,规规矩矩的杰克为了消灭自己泰勒,开枪打破了自己的脸,拯救了自己,电影也在一连串的爆炸中灿烂结束——这就是本部电影的升华点,当泰勒的开放到了一种张狂的地步的时候,杰克就有必要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付出代价,并且承担责任。
所以电影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有「自由意志」,同样的,「人格分裂」也是本部电影的一个重头戏,他同时也在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关于循规蹈矩、胆小怕事和谎言遍布的社会真相...我想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并不是一部毫无破绽的电影,这是一部思想性的电影,值得收藏和品味。
文末,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