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卖活动
最近小儿幼儿园办了一场实践课,实践课的内容是进行义卖,就是学校准备一些小孩子的玩具在学校门口销售给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如果从举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虽然学校一再强调不需要的家长可以不买,尽管这样,对于参加义卖的孩子的家长来说怎么也是要支持 一把的。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一个产品也销售不出去的尴尬吧!
当我到了幼儿园的放学点的时候,看到一些孩子和老师在学校门前已经开始售卖,而且也有很多家长来围观,当看到老师拿着手机二维码让家长支付的时候,竟然有种觉得好像是学校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圈钱的一种概念。可能学校在举办这个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那么多的意思 ,比如雇佣童工,比如变相销售等等这些词汇。
有些家长接完孩子会刻意地绕开售卖区,跟孩子讲明说老师说了不一定非要去买的,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就会象征性的选择一两个,还有的家长为了支持自己的孙子孙女大把的出钱,采购了一大堆玩具。
写到这里想到了另外一个幼儿园的义卖活动,他们的活动规定小孩子和家长需要亲自手工制作一些玩具或者是采购的商品进价不能超过两元,然后在幼儿园内租赁场地费用,场地费用是十元,需要提前支付,但是当活动结束后可以要求将场地费退回。
而且需要在活动场将人民币兑换成商品券,比如一元可以换五张代购券,所有家长和孩子需要用代购券或者商品券来交易,不得使用现金,所有商品定价不得超过两元等等各种详细的规章制度。
如果想作为摊主销售产品的需要提前登记上交押金,而且摊主的名额也是有限的,如果想参观观光的需要办理门票以及兑换代购券,显然这个幼儿园老师们是精心设计了一场针对小孩子们的市场交易规则活动。
对比于小儿学校的义卖来说,第二种更能让人接受, 都是在教孩子们学会一些法则,锻炼一些能力,但是给人的整体感觉却是大大不同。
如果我们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仅仅只是考虑到做这件事情对一些人有益就可以了,同时,还应考虑到各方位人员的心理感受以及各种不可控的因素等。当然,同时也要做好面临被批评和质疑的准备。
就如同课本教会我们要见义勇为,要无私奉献,要多做好事,可是却没有告诉我们见义勇为要看自己的能力, 无私奉献要看我们面对的对象,以及做好事之后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代价。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这件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但是却经常忽视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在执行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感觉到各种的不顺利或者是重重关卡等着我们去闯,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水到渠成。
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都是在不断地执行中被发现,然后规避或者克服,或是被困难吓得不断后退,全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