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更计划《人生感悟ABC》简友广场

学习《论语》(126)

2020-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闲潭梦影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原思是孔子的学生,一向家境不好,但受孔子的影响甘于贫贱。

他做了孔子的管家,孔子给他900斗作俸禄。虽然原文只说900,没有单位,但推测是900斗,应该说是已经不少了。

原思认为太多了,不利于他修养品德、追求仁道,推辞不要。

孔子则认为,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这也是制度规定的,推辞不要会破坏制度。孔子又很欣赏原思的觉悟,告诉他,用不了可以分给需要的乡邻。

据史记记载,孔子辞官后,原思也不做官了,后来一直很贫困。

原思能做到甘于贫困,不受利益诱惑,对应得的都认为太多而推辞,实在难得。

反观现在的人,谁不想薪水越多越好,别人涨钱自己没涨就会不高兴,根本不去想自己的付出是否与薪水相当,多得了钱是否有愧于人、有愧于心。

原思推辞薪水,一点也不要,又显得过于清高,有些不尽情理。该得的无需推辞,否则别人该如何处理;自己不要报酬,也难以持久工作,不利于工作推进。

孔子的做法值得称道,他要原思接受薪水,有多余的可以分给需要的人,可算作慈善,既不让自己受贫穷困扰,也能追求仁道。

现在社会发展的很快,但依然有贫困、困难的人需要帮助,我们提倡尽自己的力,多做好事,多做慈善之事。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还不富裕怎么去做慈善。如果大家都有原思那样的思想觉悟、孔子那样的仁爱思想,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抱怨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