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旅行•中国华中不为进首页而写的文章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94人  耘儿910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所有的园林都是文学,每每感悟到这句话时,都能让我想起寒假里曾经一口气读完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老师细说的红楼梦,就专门写了一篇“与谁同坐轩”,篇幅不算长,却是牢牢镌刻于脑海中,让一直生活在苏州的我,去过无数次园林的我汗颜,一直想着找个时间,感受那刻的静谧,感受那刻的孤独。一晃从寒假走到了暑假,到底还是,在风和日丽的初夏,一拍即合的与红楼迷瑛等人,来到了这里—苏州城东北隅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

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时间点,初夏时节,园里的荷花开了,满池塘的荷在夏的微醺中早就陶醉如花,用绽开的笑靥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妩媚着这个夏天的韵美。游人如织,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最是形象,虽然形象,却把我们给吓着了,静廖的园子,不是应该只有清风与明月吗?苏轼笔下的诗句,到了这刻早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望而却步,是我们一行人的踌躇,无奈之举,最终甘于随波逐流。

一步一趋混杂于人海中,穿过满池的荷香,走过弯弯绕绕的九曲桥,沿着葱翠的假山,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一种骨子里的幽美,还是在人流的缝隙中,一一觅到。山水萦绕,厅榭精美,开阔疏朗,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是这个园子浓郁的写照。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几经辗转,数次易主,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成就了今天的疏朗,古朴,雅致,独具特色,也成就了国家首批5A景区,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在瑛的带领下,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小亭—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人满为患,一隅而安的一个小亭,坐满了游客,喧闹的人声,掩没了这五个大字,在初夏的风中一点点落寞一点点孤寂。

当人群慢慢散去,这小亭终于不露痕迹般地显现出它优雅的气息来,这里依水而筑,构作扇形,一轩一门、一窗一洞、一石一桌、一石一凳,及半栏均成的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身边的景色都是美轮美奂,惊艳了时光,弥漫了双眸。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关于它的来历,似乎还与扇子有关,清末苏州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入拙政园现在的西园,当时称为补园,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张家后代也都爱扇成癖,在修建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把其扇面两侧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无独有偶,偏偏今天的瑛就带了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冥冥之中,我们到底与这里有缘,也许前世里我们曾经一起在这里寻找过明月与清风,一起感叹过苏轼的寂寥与孤独,还有一种孤芳自赏的意境,前生今世,梦里依稀,与谁同坐轩,真的有你,有我,有他吗?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很想俯拾起这一片清风,很想掬捧这一轮明月,很想与你有这片刻的寻觅,很想与他共度时光的故事,在这偏安一隅里,在这一扇一亭间,传说的世界中有你,有我,有他,柔软在每一个细节里,交融于每一段格局上,无关风月,只为相惜……

2018.6.23

21:1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