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这个杀手不太冷》有感
今年万圣节的前一天,我有幸参加了局外人观影团组织的包场活动。现场来了一百多位影迷,整个放映厅座无虚席。我们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重温了三十年前的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部重新上映的老片是4K修复导演剪辑版,比我在电脑上看到的版本多了二十多分钟,应该算是完整版了吧。没参加活动以前,我自以为对影片非常熟悉,无非就是大叔带着小萝莉一起玩绝地求生的游戏。并且大叔和小萝莉的造型十分拉风,当他们随身带着行李,在大街上快速行走的时候,不管是年龄差还是身高差都足以成为影史上最有味道的CP组合。
要不是在大银幕上重新温习了一遍,我对这部影片的原始印象也许会一直停留在酷和爽的层面,和那些经典的香港动作片差不多。毕竟在电脑屏幕上看片一般都是倍速播放,视听效果也不是很好,虽然看懂故事情节倒是没什么问题,但要看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领会影片深层次的内涵,那就很难说了。
所以我很感激局外人观影团赠送的这个万圣节礼物,没有惊吓,只有惊喜。影片的放映效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经典重现的画面,优雅熟悉的配乐,充满节奏感和感染力的故事情节,以及氛围感拉满的叙事手法,足以让现在的同类型影片望尘莫及。
并且和在电脑屏幕上走马观花相比,我在大银幕上看到了不少以前忽略掉的细节。比如杀手莱昂(让·雷诺饰演)刚出场时,摆在他面前的一杯牛奶——暗示了他和其他穷凶极恶的杀手不一样的地方,他相对自律单纯,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也为后来他不会伤害女人和孩子的剧情作了铺垫。
又比如莱昂总是穿着长衣长裤,天气再热,他出门也要披上那件又厚又长的黑色外套,如果需要执行任务,还会戴上一顶黑帽;而少女玛蒂尔达(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却穿得鲜艳清凉,背心和短裤是出镜率最高的搭配。
在我看来,莱昂的穿着风格符合他作为职业杀手的特征,简单干练,有利于隐藏在暗处,但也反映出他我行我素、相对封闭的人格特征。而玛蒂尔达的穿着风格则非常前卫叛逆,既显得有些早熟,又具有某种不良少女的特征。和莱昂的小心谨慎相比,她的言行举止难免鲁莽冲动,不怎么考虑后果。
但她的优点也很突出,善良勇敢,积极乐观,在学习“技术”方面有一定天赋,并且待人实诚,舍得付出,这也是莱昂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她的原因所在。尽管他非常清楚,玛蒂尔达是为了避难而闯入他的生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在和玛蒂尔达共同应对各种生存挑战的日子里,莱昂尝到了“人生的滋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和温暖。
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经历过失去爱人和亲人的伤痛,在危险残酷的环境下,相互取暖,相互救赎。他们靠手艺吃饭,思想单纯而执着。按照导演吕克·贝松自己的说法,他俩的关系既非父女,也非情人,而是互相影响、深爱彼此的孩子。
一方面,他们按照雇主的要求合作完成杀人任务,行动敏捷,干净利落;另一方面,他们却是真正的工具人,处于食物链的下端,上面还有窃取他们劳动果实的老板和警察,并且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卖或者追杀他们。这些都是影片中细思极恐的地方。
他俩命中注定很难有未来,不是追杀别人,就是被别人追杀,活在没有希望的死循环里。要不是莱昂最后凭一己之力,和追杀他们的黑警同归于尽,打破了这个死循环,玛蒂尔达也许会一直活在被黑警追杀的阴影里,更不要说还有机会继续在学校读书了。
作为动作片,这部影片情节紧凑,张力十足,特别是“大战”来临前那种一触即发的场面尤其扣人心弦。作为剧情片,这部电影情感真挚,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不仅角色刻画细腻生动,而且人物对白朴实走心,简洁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看,这其实是一部用暴力、仇杀等因素包裹起来的和成长有关的电影。杀手莱昂和少女玛蒂尔达都是从最初各自不成熟的状态发展到相互碰撞、产生影响,然后再逐渐成长起来。一个从自我封闭中走了出来,从冷漠无情到有了情感寄托,从漂泊无依到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另一个摆脱了暴力家庭的阴影,从不懂爱到努力向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莽撞冲动逐渐走向成熟和坚定。
这应该就是经典电影的艺术魅力,哪怕已经过了三十年,还是那么让人惊艳。要论在大银幕上欣赏电影的好处,视野宽、质感好自不必说,沉浸式观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共情效果也是在小屏幕上追剧无法比拟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片名简单直白,不管是英文原名还是中文译名,都非常符合吕克·贝松的风格。并且他不仅是导演,也是编剧。他不喜欢把重心放在电影的包装上面,更不喜欢跟风去拍那些迎合大众口味的俗套故事,而是独辟蹊径,精心创作符合自己价值观和艺术品位的作品,哪怕与流行文化不沾边,甚至背道而驰,也不在乎。
因为他相信艺术的本质就是自我表达,并且是唯一能够与现实权利做真实对抗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