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古诗创作技巧

[诗词创作技巧]练对之引言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16人  8dd440ca7607

对仗与押韵同属古诗词中最常用的技巧,但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押韵完完全全服从于听觉,是基于汉字读音所开辟出的创作准则,是跨文化交流中最难攻克的部分,换句话说,诗韵导致了诗文化的地域局限。

对仗亦有听觉属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仗逻辑,是词性、词类、词意相交融的产物。所以,如果说押韵无法做到跨文化,那么对仗便稍稍给诗文化的铁皮撕开了一个口子。但这个口子并不大,因为若将对仗规范到音节上,那么跨语言仍旧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另一方面,若以游戏的角度看,对仗显然玩法更多。

首先,在字音上,有谐音的玩法。谐音这种文学游戏几乎出现在任何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可见通过谐音达到喜剧、误解乃至炫技等创作目的之法,是创作者的跨文化共识。然而这种跨文化共识在跨文化交流上同样出了问题,可谓谐音一时爽,翻译想骂娘。

但此时反倒显示出汉字的独特魅力,毕竟以单音节汉字作为语素,导致超高的重码率,以至于一个读音可能涵盖数不尽的含义,所以在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时,在满足语义要求的前提下,诸多优秀的翻译者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翻译作品。

其次,在字意上,有猜谜的玩法。最为著名的是上联二三四五,下联五六七八,横批南北。明眼人一见便知,谜底便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除了字音、字意之外,对仗中,字形也被纳入了创作逻辑,成为千百年来文人之间经久不衰的游戏。最著名的当属传说中唐皋出使朝鲜时的绝对: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肝肠。

可谓妙极。当然,从对句的角度来看,由上联对下联的难度是远远低于通过下联对上联的,因为下联中,“四”个相同偏旁的字很容易找,上联中,却很难在四个字中找到不等于“四”的相同偏旁。类似的例子有“四诗风雅颂、三光日月星”。

总之,如果写诗押韵服务于我们的音乐审美,那么对仗除了为音韵审美推波助澜之外,还提供了字形审美以及游戏乐趣。

当然,本篇练对,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联之对仗,但凡上下两句,便为一对,在不对仗时写好一句诗,有的时候反而更有难度。正如写诗不必拘泥于韵脚,自也不必拘泥于对仗,意境与思想才是最核心的东西,也是真正的能够达到文化共通的诗词元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