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岳飞之死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带领的岳家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让金国对其闻风丧胆,这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幸事,纵然对于江山社稷来说也是一大幸事。然而他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叹惋。
岳飞画像对当时的南宋皇帝赵构来说,岳飞的存在是他的一大眼中钉,这是为啥呢?
一来是岳飞打出的口号“收复中原,迎回二帝”,所谓的二帝就是宋钦宗以及宋徽宗,北宋被金国灭了之后,这两个北宋的皇帝就被金国掳走了,弄到了北方的荒原上,最后死于蛮荒之地。
而岳飞打出的这个口号尽管是出于爱国之心,但同时不仅与赵构的“议和”主张相背道而驰,同时犯了赵构的忌讳,如果打败了金国,二帝一旦被迎回,那么到底谁当皇帝?这个口号喊得实在愚蠢之至。
二来是岳飞领兵打仗期间,还非常关注立储大事,经常上书力劝赵构尽快立太子,这让赵构也比较恼火。赵构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就被催着立太子,心里着实不爽,尽管岳飞是为了国家着想,但对当时的赵构来说,他只看到了岳飞让他不爽的一面。
据说宋高宗赵构在逃避金兵追杀时,受到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可他一直不肯面对这一事实,在年仅三岁的太子死后,他迟迟不肯立养在宫中的那个宋太祖的后代。恰恰这时岳飞作为岳家军将领上书要求宋高宗立太子。宋高宗认为岳飞以外将身份,擅议朝廷立储之事,妄图私有拥立之功,心中自然不满。
三来岳飞是民族英雄没错,可人无完人,那有人能十全十美呢?他自身的性格中也是缺点颇多,比如:苛对下属,与同僚关系紧张,因为一点小事就跟高宗使小性子,甚至以感冒为由,不听高宗差遣。试问,如果这时刚好有人跟皇帝说岳飞有叛君之心,你说皇帝是信不信?
事实证明,宋高宗有“杀飞意”,所以秦侩等人就投其所好网罗岳飞罪证,终于也害死了岳飞。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秦侩死了之后,很多人提议给岳飞平反,但,高宗始终不同意,并最终承认杀飞是他本人授意,与秦侩无关。
岳飞与其母雕塑当然上面所说的都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是岳飞违背了宋朝的两条基本国策:
一是宋太祖立下的“不信任武将”也就是“文人政治”的基本国策。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在为后周效力期间借出兵契丹之际在京师汴梁城外的陈桥发动兵变,继而登基顶替了后周柴家孤儿寡母的皇位。由于自己不光彩的“篡位”经历,使得宋太祖对于将军拥有军队的实际控制权非常忌讳,如果说“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避免再次发生“黄袍加身”而做出的消除隐患的保险措施,那么后来的“文人政治”则将武将的权力彻底局限。
二是宋高宗与金国乞和的基本国策。
宋高宗赵构本身是没有登帝位的基本条件的,只是因为北宋末年时期,宋太宗一系列的皇族在战乱中或死或被俘,只有他逃到了江南,才当上了皇帝。他很珍惜这个地位,立国之初,就令人向金国示好,以求偏安江南。而岳飞却一心想要北伐,希望以武力复国,高宗明示暗示他皆不听。
据《宋史》记载,金与宋的议和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即金向宋提出“必杀飞,始可和”这让一心求和的高宗不得不杀了岳飞,以求得自身的利益。
如果我们继续往深处探讨,可以看到,岳飞实际上还违背了整个封建时期的基本潜规则,那就是在君主专制的皇权至上的时代,只有皇帝一人是主人,其他人都是奴才,都是为皇帝办事的人。可历史上总有那么一批忠臣良将,一心为国家考虑,全然不顾皇帝本人的意见,所以,这往往得罪了皇帝,引来杀身之祸。岳飞是这样,于谦是这样,袁崇焕也是这样。
岳飞的死与其说是它自身的原因或是宋高宗的原因,倒不如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