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天门山
从繁华都市到巍巍群山之巅,其实也可以只是一条索道的距离,传动装置、承载索、牵引索、运输容器、线路支架、装载站等机械装置有机组合便足以。没有魔幻剧里御剑飞行的神奇,却仍不失俯瞰众生的优越。缆车广播里乘坐注意事项的宣讲,显然不比玻璃车厢外时时变的幻风景来得吸引人,这是有所侧重的厚此薄彼,亦是信任。
玻璃车厢外,城市、乡村、农舍、山林、良田、阡陌,一一在脚下锦绣密织、绵密如茵;随着索道角度的加大,缆车滑行速度也随之锐增,群峰险秀迎面来袭又险险错身,是再高妙的3D技术也还原不出的肾上腺素飙升。活跃的旅客蠢蠢欲动,频频举起手机和相机记录难得视角下的风景;可也不是谁都有这个福份,同行中有恐高的旅客正襟危坐、眼神直戳在对坐乘客的脸上,满脸都是视死如归的悲壮。
天门山的索道终站海拔高达千余米,加之索道终站修筑时多处运用竹、木材质,即便盛夏亦不胜幽凉。此站点亦幅射由此往上的天门山多处主要景点:“凌霄台”孤绝千仞、俯揽云海;盘山道九十九弯、曲径通天;“倚虹关”与“和尚脑”相映成趣;古圣先贤鬼谷先生的隐居地“鬼谷天 ”,实则仙气飘渺凡俗难逾……
如果先贤朝沐晨光、暮浴月晖的背影引人思古,那“野拂藏宝”大约就能引人寻幽。传说李自成的儿子携宝归隐,于天门寺出家为僧,法号野拂;在遍山奇境的群山之中,山窝子里的一座小小亭台实在乏善可乘,但这一处便是传闻中他的藏宝之处。导游说“亭子底下曾经挖出金蛤蟆”,此言即出人人下意识俯低头,仿佛地上随时又会蹦出一只金蛤蟆。
天门山的景点多赖自然造化之功,然仍不乏人力融合的痕迹。天门寺、天门书院、九十九道弯公路与创当世第一的天门山索道,都是人类创造的奇迹;就是沿途每一步砖石、扶栏也都凝结着先恳者的汗水与智慧。山中餐厅墙上金庸老先生提写的“天门仙山”的墨宝,电视墙上循环播放的宣传片里,腾格尔老师配唱的主题音乐《走进天门山》,也无一不渗透着人文的浸染。
天门群峰以“天门”之名,始于三国时“嵩梁山峭壁轰然洞开,玄朗如门”的自然之力,造物的鬼斧神工造就雾缠云绕、霞光吞吐的幻美之境,辅之千级阶梯,凡此种种,实在难教人不生出些玄妙遐想。自然造化之功成就的独特景致之外,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身,亦为天门群峰增色添彩。山中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野花烂漫,既不负“空中花园”之名,又为众多灵兽提供了绝佳的栖息之所。
形象质朴的茶条果,花开时却赫赫扬扬璀璨之极;更有花似飞鸽、极得妙趣的珍稀珙桐;可观赏亦可入药的银杏与鹅掌楸,则树形与花色兼美;灵芝、天麻、血藤等一众灵药,独得天地之灵韵,俱属上品。立身落叶间的“枯叶蝶”亦如其名,几可乱真;麂子、野猪、狐狸只能算寻常动物;可爱的袖珍米猴是灵宠;偶现的独角兽与月夜飞狐,则是天门山传闻中亦真亦幻的神兽。
处于半山中的天门洞,则因我们的行程逆向的关系,成为此行最后一个景点。沿索道终站下行至山间中站,又改乘旅游小巴经九十九道弯的“通天曲道”抵达。“莫谓高山空仰止,此中自有登天梯”。拜祭台壁上的镏金大字和三柱清香,是攀登天门洞的起点,然后便是据说九百九十九级阶梯的征程。行至半道猛回身,陡壁峭立、人如蝼蚁,瞬时腿软、股战,险险一个趔趄,方解何谓骑虎难下。越往上越觉乏力,越乏力越不能停歇,一停歇便觉天旋地转,绝壁当前、陡崖在后,余下路途手脚并用是真的在“爬”,狼狈之极。原先记数的阶梯数,对不起,早在回身一刹堕入山涧深渊。
终于连滚带爬成功登顶,同行几人互相拖拽着在阶梯开阔的顶端就地瘫倒,一对韩国老人随后拄棍轻松登顶,又一个长沙口音的七八岁的小男孩一路飞奔到达……我们实在无颜再继续扮路障,遂勉强起身打量起身处的天门洞洞底。此处原是一片平阔的土台,洞体高达百余米、宽度五十余米、纵深六十米有余,分明是将一座山峰生生掏出门洞的模样。
我们赶上了天气晴好,门洞两端视野极佳,虽少了些云遮雾罩的朦胧,但展眼皆是黛青崖壁、峻峰连绵、古树藤枝、满目苍翠,直令人豁然开朗。洞顶时有冰凉的水珠飞溅而下,花雨缤纷令人称奇。崖壁边有座作用不明的小房子,险险地半悬于千余米高的半空,大约与一旁数十盏巨大的射灯相关,射灯的光亮正是前晚我们远在市中心酒店时窥见的光亮。
观过天门风物,又储备了足够的体力后,一大群人一起下山。这次学了乖,下山时一心一意地直视脚下,再不敢左右顾盼;如此倒不必太费力气,又免了惊高畏陡之苦;途中遇到上山的人,还不忘鼓励人家快点爬上去,告诉人家山顶别有风景,其实风景并无二致,只是经历攀登必会感觉截然。
游景揽胜时惊异于山中幽境之绝美,离山了却也并不觉得难舍不安,或许潜意识里我们都认可了自己的寻常,而仙境之幽它本就应远隔尘世之外、藏于心尖一隅,只宜偶尔用来洗涤尘心,而生活仍需我们按部就班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