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不好时是什么在主导着情绪?
刚刚在思索一个问题。
状态不好时,很多过往对于人事物的不满,都会开花结果,看谁都不舒服。
状态好时,同样的人事物,我却不会觉得不舒服。
举个例子,一个同事,特别爱寻根究底,如果自己没有参与到一件事情中,她会要把整个过程的细节了解的非常详细,不断的问各种问题。每当我看见她这种行为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这是一种很匮乏,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总是要去抓取,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比别人少收获了。
同样的行为,状态好的时候,我很平静看着她问;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很烦躁,觉得有必要这么寻根究底么。
我对于她的行为的看法没有变化。
那么,状态好和状态不好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在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决定着我的感受呢?
状态好的时候——我想“因为匮乏和不安全感而不断抓取,其实自己也不好受吧。这个行为我也愿意理解。”
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会想”干嘛老是要这样抓取呢,就算你没有参加有怎样,你多问出点细节又能这样呢?”
寻根究底=不安全感→不断问问题
状态好与不好的时候,差别是我是否愿意选择去接纳和理解她的行为。
我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想法又决定了我的不同感受和下一步的行为。
年龄越大,越感受到其实从来没有什么人能够强迫你做出什么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做出来的。
刚刚加了个摄影群,刚进去群主就主动加了我,接着就推荐了个淘宝购物群链接。
一开始有点不爽,这样给我的感觉就是借由摄影群的名头让你进购物群,挂羊头卖狗肉?
转念一想,虽然收到了链接,但是做出决定的是我自己,她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却没有办法强迫我做出任何行为。
不论是进群还是不进群,都是我的选择。
看见了真相,自由了许多,也对别人少了很多埋怨。
很多时候埋怨的本质,都是因为,觉得对方应该为我负责任。
这样,我就不需要担负责任,即便最后发现选择错了,即便最后结果不好,也不用承担后果,因为责任不在我。
这个种子,在许多人小的时候便被种下,又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根深蒂固,化作一个囚牢紧紧将我们束缚在埋怨的牢笼中。
3岁的侄儿摔跤了,爷爷赶快跑过去抱起侄儿,再使劲的拍几下地,“都怪地不好,把宝宝摔到了。”
于是,再一次,侄儿摔跤了,自己狠狠的跺几下地,“都怪这块石头,把我绊倒了。”
想想,以后大概是——
“都怪老师教的不好,所以这次没考好。”
“都怪室友老是晚睡,害的我也睡得不好,白天没有精神。”
“都怪国家的政策,现在驾照变得这么难考。”
就这样一辈子的怪下去。
多少中年人的谈话里满满都是对于环境的埋怨与不满。
还好,孩子又是最充满智慧的。
侄儿跺完地,问他,“真的是这块石头的原因吗?为啥刚才你跑过的时候没有摔倒呢?这一次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今天的鞋子有点滑。”
“那为啥之前一路上都没有滑到呢?刚刚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因为我跑的太快了,没有注意看脚底下。”
几个问题过后,孩子便看见了真相,开始做一个为自己负责的人。
回到之前关于状态好坏的疑惑。
我看见自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信念→想法→情绪→行为
在这个信念的运转下
我的想法是“我都状态这么差,不波及你就算对你好了,就不要指望我还理解你照顾你了吧。”
情绪就越来越低落,看见对方的行为开始烦躁。
我的行为就是不会去冲别人发脾气,但是也不愿意多理解别人,离得远远的最好。
信念决定着我的想法,继而决定了情绪,再决定我的应对行为,行为结果的慢慢积累就形成了我的各方面现状。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放在这里倒也很贴切,过去从小到大的信念决定了我现在的结果。
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同样,想要创造未来的结果,就从改写自己现在的信念,改变自己此刻的行为开始。
要想得到,打个颠倒。
想要改变情绪这个结果,就打断原有的思维模式链条。
我希望做一个高能量状态好的人,那么,怎样的信念可以帮助我得到这个结果呢?
只要是菩萨,都愿意度人。
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依然可以选择去理解别人。
我愿意给自己换一个全新的想法,打破旧模式,建立新模式。
给自己开启一个全新的循环,创造一个想要的未来,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