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
两年前,我离开了那片令我魂牵梦绕的园子,南下广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开始了媒体人的生活。临别时,秋雨老师送了我一副对联:北疆江声应未冻,南国风絮已临窗。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两年后,我坐在广东电视台的演播室里,似乎越来越熟悉刺目的灯光、深不可测的镜头和镜头中的言说,却总会不经意间泛起深深的怀念,怀念在秋雨书斋中曾经的青涩与活泼,还有一群年轻人围炉夜话的庄重与天真。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那是一段温暖、愉快、充满收获的时光。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整整一年,我们与秋雨先生相识、相知,向秋雨老师问学、问路。中华文化记忆是一个太过于宏大的叙事,中国文化长廊更是纵横阡陌,经常曲径通幽,但秋雨老师却巧妙地通过“做减法”带领我们从容走过。他就像我们的路标,峰回而后路转,迷途化为归途。一路走来,我们倾听“童年的歌声”,寻找“真实的孔子”,触摸“司马迁的目光”,感受“盛唐的气象”,品味“夕阳下的诗意”;我们走过稷下学宫,走过长江黄河,走过混乱与美丽同在的数百年飘摇,走过默默无声的高峰,走过文化的制高点,走过历史的分水岭……在路上,我们时喜时忧,时张时弛,时迷时悟,时抑时扬。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在这个鸡毛满地飞的浮躁年代,我们像拾起稻子一样拾起这些文化珍宝,大声诵读有着金刚石般质地的诗句,坚守着中国文化的记忆底线,也保持着中国文化所“化”之人应有的体温。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在这个越来越容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功利年代,我们揣着温情和敬意,与历史上的文化巨擘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神游回来,又在秋雨老师的书斋(凤凰卫视的演播室)中,闪问闪答,痛快淋漓。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在这个“象牙塔里的思考在社会上往往以反讽的方式得以实现”的拧巴年代,我们自嘲是文化的“遗老与遗少”,真诚而执著地试图传承学统、道统,从不颓唐。纯粹的“理想主义”是高贵而可敬的,在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成为贬义词,成为被奚落、嘲弄的对象。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2009年10月的一天,我在广州白云机场的书店里,猛然看到了书架上的《问学余秋雨》,周遭喧嚣,记忆轻扬,心灵静默。我知道,那里有一场我终生铭念的精神之旅。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很久没有看到秋雨老师和那群可爱的伙伴了,我很想念他们,并送上我遥远的祝福……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 王牧笛 • 向秋雨问路(本文写于2010年12月 部分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王牧笛
出生在黑龙江畔黑河市。著名财经主持人,功夫财经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外交学硕士学位,法学、哲学双学士学位。曾获中国十佳节目主持人,十佳电视制片人,胡润百富明日之星,中国新媒体百大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