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一个人将靠什么去指引?
—— 20180118专业组课程回顾

今天的专业组课程精彩之极,以下我将把自己在课程中踩到的几个点,进行理解性的梳理。
一、约翰。考博.波伊斯其人
约翰.考博.波伊斯1872年10月8日出生在英国德比郡。在《智慧之旅》的P257页中作者杜兰特是这么介绍他的:“虽然我们中间有些人与他相识多年,却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对他其实一无所知;他是一位敏感而孤独的人,可能被严酷的命运逼迫到城市里来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它对此守口如瓶;他是一个独特的人,无法接触的人,非常深刻的人,可能处于贵族式的高傲不肯让别人了解或者不愿意轻易地被人解读。毕竟,一个到达过顶峰也探测过谷底的人如何能让他的同类明白这一切?”
是哈,有的东西,是很难去言说,也不必言说的,懂便懂。说出来了,没有内在世界的那种语境,反而变了味道。
今天的专业组,小七就为我们讲这个人。从他的生平、作者杜兰特的描述,还有博伊斯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去接近这样一个外表其貌不扬、安静、孤独而敏感,内在却充满着精微的洞见与辨别、独立而宏大的思维、情感与直觉之力的有温度的人。 期间T也在其中的一些点进行了扩展和呈现。让我们经由博伊斯写的《文化的意义》中的节选,去看到博伊斯关于哲学与文化的深邃思考,与简明的表达。很有种T自己的味道。
二、波伊斯关于论述世界的思想体系时的思考
《智慧之旅》P258页:
“《文化的意义》一书的第一章‘文化与哲学’就让我们认可了这一位哲学家。波伊斯论述世界的思想体系时说:‘对于尚未有答案的这些难题的一切看法都通通是真的。他们代表了伟大的艺术家们的图画’只有初学者才会谈到斯宾诺莎、柏拉图、阿奎那、黑格尔的时候提出这种问题:‘他对吗?’(因为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思想比较成熟的会问,‘你能想我揭示什么?——你能带我潜入多深、能把我举多高?——就无言世界的本质而言你能从我身上调动出什么难以表达的情感?”
T:他对吗?在面对大他者的时候。 说对的时候(论对与错的时候),你也许被大他者俘获了。 要在理念的层面上成功穿越。阅读,你能让我看到怎样的深度? 那你能够带我潜入多深呢? 你能激活我怎样的内心世界、怎样的思维?怎样的情感?
以上这段话,经由老T的领读,让我看到了阅读中,伦理主体的光芒。我们不是在阅读中去相信什么,去找到终极的或者是阶段性的是非与对错的答案。不是去抱大腿和找安慰。而是看这本书、这位作者、这位你正在和将要了解的人,他——“能为我揭示什么?”“能带我潜入多深、能把我举多高?”“就无言世界的本质而言能从我身上调动出什么难以表达的情感?” 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阅读中的自我定位。没有什么确定性的光环,有的是自己的卷入与共情之后的了解、看待这个世界的更开阔的视野、以及被触动、调动起来的难以言说的情感。
三、经由波伊斯,来看高维内倾情感型的建构之力
T:高维的内倾情感型都会向内倾直觉型去靠拢。内倾情感型的人,直觉已经很好了。情感已经能够支撑了,需要直觉。内倾的人能沉下心来,他的感知能力就不差。而外倾的人需要外在刺激,而这本身就已经降维了。
T: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来看到世界的美。不是流行美。不蹦跶、不喧闹,而与生俱来的优质的东西。
这是一种极美的状态,你能够沉下心来,去看世界的美,这种看里没有迎合,与流行与否无关。它不蹦跶、不喧闹。却能自然引带出与生俱来的优质的东西。我很难做到,但是在沉下心来,去看世界的美。我觉得我可以一层一层的尝试凝神和下沉。从时间和空间上去一步步积累和迈进。
四、“那么一个人靠什么去指引?” —— 《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
未来的生命走向是怎样的?对于习惯性的:按部就班状态、被动的推着走的状态、常常把手段莫名当成目的,却找不到目标或者目标不明晰。这样的人生,就像是慢慢滑向生命结束的过程。混沌而无感。
《智慧之旅》P259“人只能考虑自己的路怎样走,而不是最高贵者的路或最聪明人的路如何行,一定要把握属于自己的路。”
五、”当登顶与深渊你都领略过,你不想说话,只想把世界轻轻的推开。”
......
六、X案例中,咨询师在面对一个癫狂的、被命运的漩涡裹挟着无法叫停的生命状态时,那种外表看似振振有词、接近躁狂的表达状态之下,一颗孤独的灵魂被咨询师的理性之光很深的接近。于是那两个灵魂级的建议,让这颗快节奏打转的疯狂叫嚣着的灵魂。突然面见了那个一直不敢去面对的自己。于是她痛苦的、突然安静下来了......
放纵、癫狂与适可而止,看似多么遥不可及的两级。那种癫狂与放纵,更像一个极致孤独的人,在空无一人的世界中的疯狂叫嚣。也许他最初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懂他的人的关注和温暖。只是,他现在已经沉迷于手段之中,而往了自己第一次癫狂时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了......
七、文化的内涵
《智慧之旅》P263
”可是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是教育吗?......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到处散发着学院的腐臭之气,到处都是可以称作赤贫的文化人。因为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可能仍然是头蠢驴.......知识不过是文化的外壳而理解才是文化的灵魂。“
”检验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真正方式就是看他如何对待不如我们的人,即那些不幸的、遭受了为所欲为的灾难折磨而地位低于我们的人......”
八、T:被教化出来的孩子,维度就是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