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旅行

(花坦村)的前世今生!

2017-11-13  本文已影响734人  陌上千寻1

  花坦村背靠钟山,前临珍溪。可谓山秀溪美,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在村前有一道10米宽大道直惯村东西两侧,可惜现今已被铺成青石路,留存千年的花坦大道被人为的破坏殆尽,尽是可惜。据传古铺石路外侧种满鲜花名草,古村民称大道为道坦,故久而称呼村名为花坦。

  现有历史记载花坦建村于唐朝年间。该村朱氏始祖朱兴任永嘉县尉2年后,“见世荒乱,民多聚盗”,“乃置功名于度外,付理乱于不闻”,几经选择,定居于“山明水秀,禽鸟和鸣,林深谷邃,景物幽清”的花坦。此后,朱氏家族人丁日旺。花坦古来曾为朱,黄、柯、陈、马等姓所居,后逐步迁出。或更姓氏,现留下的仍有黄氏数户,其他已大多被朱氏同化,更为朱姓。现今花坦已分为三村,分别为花一村,花二村,花三村。本人就是花三村人,但其实都是一家人,明末元初几乎被元兵屠杀一空。幸有姑婆娘艺高胆大,孤身救下一幼儿,现号称为正一太祖,方得留下朱氏一脉。世代相传,重兴花坦朱氏。(如有时间一定要写下姑婆娘的历史事迹)。可以说没有姑婆娘就没有花坦朱氏。

    据《朱氏宗谱》考证:该村朱氏迁自福建南剑州,与理学大师朱熹同宗。现永嘉县境内的沙头、桥头、瓯北、陡门朱姓族人全部源于花坦。并在南宋至民国近700年间陆续有子孙宗枝迁移到浙江镜内的金华、磐安、三门、乐清、瓯海、瑞安、黄岩、仙居、宁波等第择地建村群居。

(花坦村)的前世今生!

  数千年来,花坦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花坦建村规划严谨,科学合理。背靠青山,该山脉自西至东,海拔逐渐升高,最高处为永嘉县第六高峰--尼尖峰,海拔681米。该段山峰中下部地势平缓,适宜开辟田地种植作物,上部有悬崖峭壁,坡陡林密,水源涵养丰富。前临珍溪,溪面宽150米,溪滩为洁白的鹅卵石铺地,溪水流动平缓,清澈见底,游鱼碎石,历历在目。村前自东向西建有围墙,全部为原石砌成。围墙座基约1.5米,高约2.8米,全长约1500米。东西两头及中间共建有门洞4个,当地人称:石门洞。石门洞高约4米,宽3.8米,外形呈立体四方形结构,中间为椭圆型门洞。洞内原建有木门,战争或者黄昏时木门予以关闭。村东西建有10米大道一条,2米小道一条;村南北建有3米小道4条,2米小道3条。大小道路纵横交叉,沿10米大道呈树枝状扩散分别。古时民居全部沿大道内侧沿街沿路布局。沿着大道建有该村最重要的宗祠、牌坊、府第等建筑。可惜部分原址已被现代化的房子所取代,但在花三進村處有一城門洞至今保持完好,確實非常不易,这是非常令人欣慰。

(花坦村)的前世今生!

花坦自古虽以务农为主,但喜学之风成为村民习惯。自宋词至清朝,有10多人先后考取功名,最高官至御史。出有温州民间流传极广的“布衣文王”--朱墨瞿,他是宋朝宰相王十朋的老师。解放后至90年代大学扩招前,亦有多人考上大学,从事多种岗位,走出家门为国家效劳。

(花坦村)的前世今生! (花坦村)的前世今生!

1989年,永嘉县人民政府将花坦古村落列为保护性古村落,逐步投入资金保护和开发古村。

花坦的遗迹遗址有:

花坦村原有 “乌府”、“黄门”、“奕世簪缨”、“乡贤”、“宪台”、“钟秀”、“公直淳良”、“翕和”、“溪山第一”、“为公宣力”、“鸢飞鱼跃”、“松柏寒贞”等12座牌坊。除“松柏寒贞”外,都是为表彰学人而建。现在仅存“溪山第一”、“乌府”和“宪台”三座,余已相继毁坏。

宪台牌楼为四柱三层木构建筑。明武宗弘治十八年(1505),温州知府李端为纪念任过四川按察司佥事的朱良以而建。

“溪山第一”牌匾为明孝宗赐给布衣状元朱道魁(号墨癯)的匾额。后裔朱腆建六柱一开间牌楼,悬于攀间额枋上。

宗祠

敦睦祠(乌府)前为五朝门,五开间,四合院式。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朱良暹而建。朱良暹的后裔朱景染家,至今还存有明英宗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正月初四日赐给朱良暹父母的敕书各一幅。

书院

文化遗迹还有西园书院、白岩书院、文昌阁等。

花坦村马湾一条小巷的北端,有3幢古老住宅。一幢在西侧,长条形,单层,七开间。另外两幢在东侧,一幢是五开间的长条形住宅,另一幢是一座四合院,共有24间。后院有一口井,井圈上刻“大宋宝庆二年丙戌(1226)”,字迹还隐约可辨,乡人都称这几幢住宅为“宋宅”。其中一有坐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可惜保护欠缺,日久失修,甚为可惜。

  花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古村,一直是一块历史的活化石,千百年的风雨中,走过那坦中的石板路,似乎可以穿越到千年的文化古道,感受那祖祖辈辈留傳下來的美丽传说,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一直留传至今。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花坦观光旅行。

  旅行线路:从高速温州沿楠溪江杭州方向,至花坦出口,驱车十五分钟便可到达。(以上部分来自于网络)朱文杰整理发布。

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