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像女人一样”
一、“女人的样子”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听过或说过类似于“这个男人像女人似的”“这个女人真不像个女人”的话。什么叫做“像女人”呢?似乎有一套标准,规定了什么是“女人”,不论生理意义上的性别是什么,只有按照这种标准做事,才能算得上“女人”,或者说才算是“有个女人的样子”。同样,似乎只有遵照某种准则做事,才能“像个男人一样”“跟个爷们儿似的”。
大部分人,平常不会具体去想男人怎么样才能像个男人,女人怎么样才能像个女人,但是在遇到某些情况时,“纯爷们儿”“女人样”等词却会脱口而出。这种似乎不经约定,就已经俗成的看法,叫做“社会性别”。
二、性别差异真有那么大吗?
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主要是生理上的、体力上的,而非智力差异。在现代社会,智力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体力的重要性随着自动化变革而下降,性别差异对社会分工的影响越来越小,换句话说,男人能干的事情,女人往往也能干。按照性别将人分类分工多有不妥。
而在社会分工以外的方面,也有把某些特征贴上性别标签的情况。比如长发、化妆、裙子、丝袜、高跟鞋被贴上女性的标签,短发、肌肉发达、素面朝天被贴上男性的标签。其实大可不必。“阳刚”不应该成为男性的专有物,温柔和美也不应该只有女性才可以表现。
三、正常又奇怪的事
有些事情,人们习以为常,以至于都没有发现它们很奇怪。
就拿“女装”举例子。裙子丝袜高跟鞋被认为是“女装”,就是一件既正常又奇怪的事情。正常是说社会大众接受了这一观念,认为裙子就是女性的服装,奇怪的是为什么裙子就只能是女性的服装?
女装的观念不是先天的。如果给男婴穿裙子,婴儿不愿意,多半是因为这个裙子不舒服,肯定不是因为裙子是“女装”。什么是“女装”,什么是“男装”是婴儿成长过程中,从社会环境里习得的,而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的。
当代的女装观念是晚进而偶然的。在历史上很长的时间里,裙子是男人女人的通用服饰。太阳王路易十四踩着高跟鞋,穿着丝袜,而不会有人认为他不够“man”。
其实,“男人样”“女人样”本身就是具有诱导性的概念。着装、婚恋、职业等方面的选择,不必要也不应该根据性别。你穿裙子,不是因为你是女性,而是因为你喜欢。你和Ta谈恋爱,不是因为Ta是异性/同性,而是因为你爱。
四、大众与小众
当人们不知道该干什么时,往往不会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意义,而是看看周围的人在做什么,跟着做就是了。而作为参考的周围人,往往也是没有思考,只是在模仿他们的周围人。这就是大众行为的产生——偶然而盲目。
大多数人都在盲从大多数人。盲目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不清楚这么做的意义,只是为了满足从众心理的需要,是大多数人大多数行为的常态。这么看来,与主流大众的行为习惯相吻合,不应该有安全感,更不应该有优越感。主流的不一定是正义的。大众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当有人的行为不同于大众主流的行为习惯,大众往往会给这些人扣上标新立异、爱出风头的帽子。因为怀疑自己已经形成的、与大众一样的习惯,是危险而痛苦的,是反本能的。人们会乐于选择一条更轻松的道路:否定与众不同、与己不同的东西,而很少思考。
好心可能办坏事,坏心也可能办好事。哪怕与众不同者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出风头,那他们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刺激人们去思考,而不是去盲从。
最应该提倡的大众观念,就是尊重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