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汪曾祺《五味》

2021-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四夕清荷

《五味》,名字雅致,酸甜苦辣咸,真实地感受人间烟火气。

一如既往的风格,虽然有些篇目重复出现,依然喜欢。美食的描写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

一个温柔细腻的小老头,七十来岁的时候,絮絮叨叨朝花夕拾。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灵感,而是生活的感悟、岁月的沉淀,糅合精制而成。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精心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都是平实靠谱接地气的日子;专情于精致做一道道地方特色菜的人儿,肯定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有情趣的人儿。

汪老对中华美食可谓是真爱,对于各路小吃信手拈来,川苏鲁粤浙闽徽湘无一不知。

有菜系,有地域,有对于食材的研究与介绍,有各地美食的介绍与做法,还有很多有趣的风土人情。

全书38篇人间烟火气的谈吃文章,文章大都很短,内容却很丰富,因为是随笔,用笔很随意,但是随意中透露着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以及对于饮食文化的看法。

汪老热爱生活的姿态跃然纸上。

汪曾祺笔下的食物,多带有地域特点,大致说来,他提到的饮食,以高邮、北京、昆明、张家口的为最多。因为他在这几个地方生活时间长,感情也深。

故乡高邮的记忆,是汪曾祺文学写作的丰富素材,饮食素材尤其多。汪曾祺在北京生活了超过四十年,北京是他住得最久的地方,成为继高邮之后的第二个故乡。昆明,是汪曾祺人生中难忘的一站,战乱岁月,汪曾祺曾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教学,所以书中也有不少地方写到昆明的饮食。张家口,是汪曾祺下放的地方,他在那里待过三年多时间。本来这是伤痛之地,但他以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化解了痛苦,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

人生,活的是一份心情,一份态度,一份自在潇洒的境界。于高处不留恋,处低谷不抑郁,无挂碍,才有好心情,好日子。

一粥一饭,一菜一蔬,滚汤热饭上蒸腾的热气,唇齿间酝酿经验的五味,构成了生活的底色,存在的基础,让人活的有依据,有出处。

书中的插图很多就是汪先生绘制,热爱生活的人即使是吃苦瓜也是别有滋味的。如汪先生所说,我写这些文章就是想告诉大家活着多好呀!是呀活着多好呀!有那么多好吃的还在等着我们呢!

温润,细腻的文笔,让这些普通的甚至不起眼的食物都灼灼生辉,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之气,这才是真正的至味人间呀!简洁朴素的文风,读起来如朋友之间倾心畅谈,轻松而又随意,不知不觉间已增长的不少见识,值得一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