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 九二年
原创 作者:竹韵兰馨
记忆中的 九二年骆玲记得,和舒贤恋爱了半年多,第一次去舒贤家,仿佛在眼前。
九二年的夏天,出奇的热,骆玲跟着舒贤,去见舒贤的父母。舒贤母亲说话声音微弱沙哑,舒贤说是因为母亲做了一个大手术,保住了命,但是毁了声带。
村庄的最东边,是舒贤的家,三间草屋,一间厨房。二间草屋舒贤的父母住,靠西边的一间是卧室,摆放着一张床和一些衣服柜子挤得满满的,当中一间屋内做饭的灶台,一张餐桌凳子,应该说是客厅吧,靠灶台边还有一张床,舒贤上学的时候就睡在灶台边的这张床,后来大学毕业去外地上班,为了腾出一些空间,拆了这张床。连在一起的第三间也是最东边的一间草屋是舒贤的二哥二嫂和二个孩子住的,草屋外,另盖单独一间厨房,里面除了灶台碗柜杂什,厨房里还摆放一张床,第一次去舒贤家,她就住在二嫂家的厨房里,睡在这张床上。
骆玲出生在城市里,这个房子和环境,第一次亲眼目睹。
舒贤告诉骆玲,他兄弟姐妹五个,他在家排行老四,他的大哥十七岁去部队当兵,那一年他出世,由于母亲身体不太好,又要去生产队里挣工分,大姐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去学堂,在家带二弟和小弟,做家务。靠母亲的公分根本养不了自己的孩子,那时父亲在麻厂做机修工,每月的收入,免强维持家用。再后来,小妹出世,添丁增口,加上母亲生病住院,回家以后再不能去田里干活挣工分,日子过得艰难。
直到国家有了政策,分田到户,母亲不能下田做农活,父亲一直做着麻厂机修工,没有做过农活,可以挣工资。这种情况下,由母亲指导,大姐带着两个弟弟摸爬在田间地头,收成虽不是尽如人愿,用大姐的话就是,有饭吃填饱肚子比什么都强。
大姐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做早饭,洗衣服,二弟和小弟同时起床出门,背着粪篓,去找狗粪便,舒贤经常说,村里养狗多,大土狗,一到晚上都跑到田野里戏耍,狗粪到处都是,拾到一满篓子,回家刚好吃早饭去上学,一点不耽误上学。狗粪拾回来,放在一个挖好的窖子里,包括家里厕所收集的粪便,再加草灰,在窑子里发酵,是上好的肥料,再撒入田里,家里不用买肥料,省去一笔费用。
后来,由于养的狗太多,糟蹋了田里的庄稼,政府部门下令打狗,拾狗粪告一段落。舒贤说,其实这个时候,大哥在部队考取了军医大,把国家每年给他的粮响补贴省下递回家,二哥也学会了木工手艺,能挣钱贴补家用,父亲的工资也涨了不少,生活也不是太辛苦,村里还有人比我家生活的更难。
舒贤上高中时,大哥大姐二哥都己成家,也照样不忘贴补家用,由于家里的特殊情况下,小妹还小,农活只能他一个人做,他说起早贪黑周末做农活,他说他没有想过考上大学,只想给家里盖两间土墙瓦顶的房子。
舒贤高二时,母亲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挽回母亲的生命,但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外债。父亲每月拿回家的工资,大多给母亲买药,剩下的积攒着还债。哥哥姐姐刚成家不久,也不富裕。
舒贤想盖土墙瓦顶的房子,很渺茫,她想起大姐出嫁时说的话:“我一天学没有上过,但是弟妹们一定要上学,你们一定不要像我一样,去县城里,分不清男女厕所,书读好,走出去,铁饭碗肯定比土饭碗强!”
舒贤上学时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说放学回家没有时间看书,几乎在田地里和大姐一起干活,但是在学校时,他抓住所有的时间认真学习。在班里,班主任经常以舒贤为例,教育着其他家境好的学生要努力。
一九八七年,舒贤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离开了家,不用交学费,国家每月补贴三十元和三十斤粮票,尽可能省吃简用递回家,在校四年,每年的一等奖学金大多递回家,四年没有买一件新衣。大姐给他买了一双旅游鞋,他在大学时,喜欢打篮球。
舒贤考取大学离家期间,家里的农活由小妹边读书边担起,农忙时,大姐二哥们一起回去帮忙,直到小妹初中毕业以后,出嫁的那一天…
一九九一年,舒贤大学毕业,分配到某汽车厂上班,也就在那一年,小妹出嫁,就在当天决定,田地让村里的叔伯家儿子,大堂哥耕种。
也就在那一天,兄弟姐妹统一决定:每人每年付给父母生活费和家用。
九二年,这个家才起歩,还不富裕......
九二年,骆玲决定嫁给舒贤,走进这个家。
走过苦难,相依为命,兄妹齐心,其利断金。
如今,父母己住在小妹家,老家的三间草屋,早己换盖了三间土墙瓦顶,二哥二嫂也己搬到城里住。
房子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