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的人可能拥有高智商”

2018-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拉希德华莱士

        出差途中收到了老婆发来的一个链接,标题是“健忘的人可能拥有高智商”。

        原文引用如下:

        据英国媒体2月23日报道,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发表的一项研究表示:健忘实际上是高智商的表现,表明健忘者的头脑只专注于重要的事情。研究人员研究了人类和动物的记忆丧失和大脑活动数据后才得出这一结论。他们发现,大脑能够用新的记忆覆盖旧记忆之后还能够迅速应对新的情况,而没有被之前的或潜在的误导信息所困扰。多伦多大学的Paul Frankland和Blake Richards进行了这项研究,发现试图记住所有事情的人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往往很困难。Richard表示,一些健忘的人只是不记得无关紧要的细节,这样的话他们才能专注于那些有助于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的数据。解释这些发现的另一种术语是“竞争数据”。从字面上看,说明脑海中若有太多信息则意味着它会失去焦点。此外,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只要点击一个按钮,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获得海量信息,所以,我们毋须存储不重要的信息。Richard补充说,我们的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为我们储存的这些无关信息,而我们大脑被解放后,就应该用以储存那些重要的数据。

        看完文章后顿觉思绪如海啸般席卷而来,迅速在大脑中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准备回家收集素材后输出成一篇文章。

一、科学的可证伪性

        文章引用科学论文的观点,既然是科学论文就要符合科学规律必须具备的可证伪性。而“健忘的人可能拥有高智商”恰恰是一个无法被证伪的观点。什么是健忘,一天忘记多少件事情是属于健忘?什么是高智商,智商120以上,140以上,160以上?这个观点中的“可能”一词用的更是槽糕透顶,任何观点什么加上“可能”一词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观点,比如“楼市可能存在泡沫”、“明天我可能捡到10万元现金”。

        既然“健忘的人可能拥有高智商”这个观点无法被证伪,怎么还会发表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上呢?这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好奇。

二、阅读二手、三手文章的坏处

        曾经看过一个段子:将军递给士兵一块口香糖,士兵放进嘴里嚼了嚼。将军问他:什么感觉。士兵回答:没味道。将军告诉他:你说的是实话,因为这块口香糖在我嘴里已经嚼了10分钟了。

        文章也是一样,那些学者写的期刊论文是一手信息,作家、评论家对此的解读写成的书或者文章是二手信息,一些微信公众号等对此再做解读形成的文章是三手信息。越到后面价值越低,这还不算什么,更大的危害是每次解读都有一定概率产生误读,把作者原本的意思给曲解了。

        经过一番搜索,终于找到《Neuron》上发表的这篇科学论文的原文。原文链接http://www.docin.com/p-1956242714.html。论点截图如下:

        这篇论文的论点大意其实是:做事,做决策之前短暂忘记过往的记忆和经验,清空自己的思维,用空杯心态去思考当前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处理问题和优化决策,短暂的忘记和长期记忆在记忆系统中同等重要。

        这篇论文原本是对空杯心态的科学验证,结果却被极大地误读了。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阅读要尽量找到一手信息。而不是被二手、三手信息牵着鼻子走。

三、心智带宽

        吴伯凡在得到专栏《伯凡日知录》中有一篇提到了一个概念:心智带宽。

        一般说来,带宽越大,流量越大。但实际上,天天饱受堵车之苦的人不会同意这个观点。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个八车道的路上堵的水泄不通。当车的数量越来越大,道路的闲置面积越来越小的时候,整个流量也会变小,我说的是流量,不是车的数量,直到闲置面积为零的时候,整个流量也是零,尽管这条路上全是车。

        当一块木板放在地面上,一个人从木板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轻轻松松;但如果是把这块长长的木板放在两座楼之间,或者是放在两个山峰之间,让这个人去走,他可能会寸步难行。不是他的腿出了问题,而是他的脑子出了问题,是他的心智带宽出了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带宽不会减少,但是,这个时候,他的脑袋里头有大量的杂念。对风险那种强烈的意识,已经占据他大脑绝大部分带宽的时候,他的大脑连同他的腿就僵化,就停滞不前了。

        心智带宽不够,导致决断力、自控力、行动力大大降低,心胸的堵塞和狭窄,导致他眼前的空间和格局的狭窄。

        所以说如果能在做事、做决策时能不去回想以前的记忆,清空大脑内存,释放心智带宽,那么大脑就可以更有效思考,这对做事、做决策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张无忌的“健忘”

        北大教授何帆在得到专栏《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里也写过一篇记忆和悟性的文章。

        在《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要将自己新创的太极剑传给张无忌。张三丰将太极剑演示了一遍,然后问张无忌,你能记住多少啊?张无忌想了想,说已经忘了一半。张三丰说,别着急,我再来演示一遍,你可要看好了。于是,他又演示了一遍,又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还记得三招没忘。张三丰又演示了第三次,又问张无忌记住了多少。张无忌仔细想了一下,说:全忘了。张三丰大喜,说你很有悟性,这套太极剑你已经学会了。

        这个故事是什么寓意?胸中无剑胜有剑。只有忘记了,把自己放空了,才能更有效地接纳新的思想。说到底还是主动地忘记,空杯心态,而不是健忘。

五、遗忘学习法

        北大教授何帆在得到专栏《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里还写过一篇文章讲一种学习法叫遗忘学习法。

        好记性可能是一种缺陷。“在忘记之后还记得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有好记性,有些牛人能够过目不忘。何帆教授在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一个朋友,也是在大学里教书,他的记性就非常好。像《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长篇大论,他看两遍就基本上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他的学问做得很烂。何帆有一次幸灾乐祸地跟他说,你的学问之所以做得不好,就是因为你的记性太好了,上帝是很公正的。

        什么都能记住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现在的信息量我们是记不完的,即使你全记住了,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请你不要纠结于能不能记住,是不是忘了。忘记和记得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筛选机制。主动忘记大量无用的信息,那么剩下的就是少数真正重要的信息,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绝非被动的健忘。

六、我的阅读观

        带着批判性思维阅读文章,经过理解和思考后,通过写作输出成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和行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如果只是看过算过,那么就显得肤浅了。

                                                                                                                                                                                                                            2018.03.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