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由心 简友广场更文800字点赞

守望

2023-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甜榛果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晓晓和胡柳都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从中专学校毕业分配到国有企业。那时候的中专生香饽饽,到单位有好岗位,住单位宿舍有优待。就是一般员工四个人一个房间,中专生两人一房间,大学生一人一房间。

新建的花园式厂房,先进的设备,崭新的宿舍楼,男宿舍,女宿舍,中专生宿舍,大学生宿舍分得一清二楚。晓晓和胡柳同住一栋楼,只是楼层不一样,在上下班出出入入经常可以碰到,一来二往混了个脸熟。

一次质检会议上,刚好两人都在参加,原来他们在不同的部门,但都是质量管理员,偶尔有业务往来,两人开始熟悉起来,话题也越来越多。

慢慢地两人开始情投意合,只是双方家庭都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怎么样。两人都一样的情况,领了工资除了伙食费其余都寄回家里供弟弟妹妹们上学。就这样因为没钱结婚,谈了几年恋爱,眼看两人都已是大龄青年了。

上世纪80年代,超过了25岁多,就已经是大龄青年,该谈婚论嫁。单位里条件还可以,给他们分了一个套间作为婚房。80年代的时候套房不是想买房就能买到的,基本上都要靠单位分房。单位分房必须按照程序走,不是说你想要分房就能分到。先登记排队,然后各种打分,当然也还夹杂着一些人情世故。

想在单位里分套房子,不下点功夫,还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晓晓他们单位效益挺好,想分房的人也挺多,能给他们分一个套间,已经算是不错了,最起码两夫妻不用在外面租房子住,也不用分居男女单身宿舍。尽管套房,还在期盼的路上,但小两口能有一个套间住在一起倒也甜蜜。

很快爱情的结晶就有了,套间其实就是一个房间,有一个阳台和洗手间罢了。想在那里坐月子,实在是不方便。计划着回农村老家坐月子,为回娘家还是回婆家坐月子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们两人。

天有不测风云,晓晓在怀孩子到7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晓晓突然感觉肚子疼,很不舒服然,赶紧送人民医院。到了人民医院之后,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成了早产婴儿,孕育了7个月,小孩子已经成型,只是有可能发育的不够健全而已。当时医生征求他们夫妇两人的意见,要不要留下孩子?留下可能会有一些后遗症,不敢保证。

在医院照顾晓晓的亲戚珊姐在劝她:“不要留这个孩子,以后有什么后遗症肯定很麻烦,还是不要好了,你们都还年轻,可以再怀一个。”

晓晓和胡柳两夫妇也是很纠结,拿不定主意,亲戚珊姐这么一说,也就决定不要孩子了。医生也建议他们不要留这个孩子,晓晓他们夫妇俩也觉得省得累赘,现在房子也还没有分到,真的要是有个孩子,在农村坐完月子回来上班,孩子还有帮忙带孩子一堆人住哪呢?出外面租房子住也租不起,毕竟两家条件都不好。而且他们心里想一个男孩,现在这个早产的是女孩。

晓晓在医院休息好了后,出院回到单位宿舍调养身体。他们夫妇并不知道那个早产的孩子很健康,已经被人抱养了。原来亲戚珊姐跟医院里的医生是熟悉的,珊姐的朋友是因为不能生孩子,一直都想抱养一个知根知底的孩子,机会就这样来了,从此那个小女孩的命运就开始了改变,而晓晓和胡柳这对年轻的夫妇什么都不知道。

一年以后,他们分到了房子,再次怀上了孩子,瓜熟蒂落如愿生了一个男孩。生下的这个小男孩胖嘟嘟的,头大眼大,可爱极了。小小年纪就很懂礼貌,逢人就喊,嘴巴甜着呢!晓晓他们的生活开始了新的旅程。

天下没有永远的秘密,后来晓晓夫妇两人听到了他们之前早产的那个小女孩还在,而且被人抱养的事也知道了,甚至还认识那对抱养孩子的夫妇,晓晓顿觉得内疚万分,应该为自己的罪过救赎。很想把那小女孩领回来,但抱养小女孩的夫妇家庭条件很好,孩子也很幸福,大家就劝晓晓打消这个念头,让孩子幸福,不要介入小女孩的生活。

晓晓尽管心里很想见自己的骨肉,但也为了孩子的生活过得平静,就没有去认这个孩子。但晓晓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养自己的骨肉是一种罪过,心里的坎过不去。就决定自己去抱养一个别人的女孩来弥补自己的罪过,抚平自己内心的愧疚。

晓晓抱养的女孩,出生在农村,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原生家庭生活比较艰苦,生了好几个,就有意要把这女孩送人的,晓晓听到这消息,几经周折把孩子抱过来抚养。晓晓的这一举动也是改变了另一个女孩的人生。

晓晓和胡柳给抱养来的那个小女孩取名“晶晶”,一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愧疚,二来因为晓晓夫妇两人的单位已经破产,两个人都下岗了,下岗了意味着生活重新开始。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给他们指点说,这个女孩会给他们家带来好运,可以扶持他们一家人有好光景。

这个女孩“晶晶”就成了他们家的一盏明灯,全家人都在守望着这盏明灯,希望这晶晶闪亮的明灯可以照亮他们全家。

尽管生活还是很艰苦,但是有所期待,寄予希望。家里有儿有女,即使生活清贫也是一种幸福。两个孩子虽然相隔10岁,但也算有个玩伴。

“晶晶”这小女孩刚出生2个月就被晓晓他们家抱过来抚养,晓晓和胡柳两夫妇倾尽爱心给予晶晶万般宠爱。尽可能给她吃好穿好,从牙牙学语到上幼儿园,小学,一路走来,没少为这个小女孩操心。

领居告诉晶晶你是抱来的,晶晶才不相信呢:“哪有可能,我就是我妈亲生的!”晓晓他们对她实在是太宠爱了。晶晶的亲生父母要求来见了一面,甚至想带回去,晶晶才不肯去认回自己原来的父母。晶晶的生活是有求必应,她才不愿意回那个农村里的原生家庭。

因为这个小女孩晶晶的到来,晓晓和胡柳疼爱有加,忽略了自己儿子文文的感受。儿子聪慧的很,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在文文初中的时候,文文表示对画画很感兴趣,要求晓晓他们送他去学画画,晓晓和胡柳一口拒绝了:“学什么画画?学画画不用钱呀?好好读你的书呀!”

文文上到高中的时候,按照老师的预估,晓晓的儿子文文上重本是没问题的。但在准备上高三的时候,一切都变了。他们的儿子“文文”开始迷茫……

晓晓和胡柳俩夫妇,看到自己钟爱的孩子变成了这样,也苦恼不已,但还是期待有奇迹出现,他们在守望着“晶晶”这盏明灯。文文第一年没有去高考,临高考时离家出走了;然后再去复读一年,第二年考了几十分的差成绩;再复读一年,第三年,终于考上了一个大专院校,也读到了毕业。

文文大专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后来情况时好时坏就没有再出去工作。在家里不但没有工作,还在某宝借了高利贷,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晓晓俩夫妇颠沛流离的工作,一会儿打工,一会儿自己做生意,一会儿在家乡,一会儿在外面打拼。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当年的那个小女孩晶晶已经长大,但是学习成绩很一般,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晓晓和胡柳硬是想尽千方百计,花钱把她送到私立学校去上高中。

以晶晶的学习成绩要考上大学真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晓晓夫妇俩是有文化的人,自然也知道这情况。几经考虑后决定送晶晶去省城参加学画画培训,让她去参加艺考,争取考上大学。

在高三最后一学期,为了让晶晶有更好的状态备战高考,晓晓就让晶晶不再住校,本来晶晶也是可以坐公交车到学校,但晶晶不愿意在公交站等车。晓晓天天接送,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自己骑摩托车送晶晶到八公里外的学校。晶晶也算是卖了力,后来通过艺考考上了一个二本B线学校。

屋漏偏遭连下雨,晶晶的每一年学费都要好几万,晓晓俩夫妇靠给私人老板打工,好几万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没办法,只能向亲戚借钱交学费。

自从晶晶来到晓晓他们家,并没有明显看到给他们家带来有多么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他们家的儿子患上了精神疾病。

这时候的晶晶已经是大姑娘了,出落得亭亭玉立,一米七的高挑身材,如果有不足的话就是眼睛有点小,上大学期间还去割了双眼皮。

晶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很会花钱追求时尚,年轻人该有的她都有,家里借钱为她交学费,她就在学校潇潇洒洒地花晓晓和胡柳俩夫妇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

如今晶晶已经大学毕业,也有去找工作,就是赚的钱都是归她自己花。晓晓和胡柳俩夫妇都已到花甲之年,他们的守望还在继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