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有点烦?跟着马伯庸给你看不一样的西游记

2023-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嘚瑟小仙女

太白金星为什么有点烦?

他不是神仙吗?能有什么烦恼?

西游的情节再熟悉不过了,作为儿时的暑假热播剧之一,情节快能背的出来了。

西游的题材,还能有啥新意?

马伯庸的这本《太白金星有点烦》换了个角度,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他谦虚地说这书是为了放松心情而作,没准备出版,

纯属写着玩,但一写起来,就发现根本停不下来。

一口气读完,虽说酣畅淋漓,但是感受很复杂。

作者从这场西游之行的设计初衷开始讲起,说西天取经是一个大项目。

从项目的背景介绍、起意策划、落地执行、闭环收尾都一一交代清晰。

“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若不让金蝉子在红尘世间历练一番,即便成佛,也不能服众,

所以,玄奘西行的取经安排,便成了佛祖的一番良苦用心。观音和太白金星负责策划与执行这个项目。

背后牵扯进了多个利益集团,自是明争暗斗,各有意图,充满了心机和设计。

相信每个人读完,都会有自己的体会。

说一说我的:

01 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语言的艺术,暗藏的玄机,都体现在每一个揭帖之中。

李长庚凭借多年的职场经验,充分揣测上意,平衡各方势力,安排渡劫的护法项目,打磨揭帖的内容。

虽然,他平时爱写个几笔,做个几句诗。但是,他也知道,揭贴不能随便写,需要用心打磨。

每次护法基本都有天界各方前来观摩监督,自是不能乱写,天界也要广泛传阅的,

必须要能体现出大方向和指导精神。可不得用心着来打磨嘛,劳心劳力啊。

每一个揭贴,都是一段用来弘扬佛法的公文。

观音和长庚你一篇来我一篇,负责打磨内容。

“内容越是平实,背后越是风起云涌”。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要换个法子说,都得要思虑周全。

观音从开始的看不上这个老神仙,和他互相斗法,到一步步成为合作伙伴,到之后的惺惺相惜。

观音也逐渐开始佩服起了老神仙的周全和思虑缜密。

首先要对整场劫难做一个回顾,但这个回顾绝不可提护法之事,一定要按照脚本设计那么讲—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但必须这么说—然后还要提炼出这场劫难的意义所在:体现出了劫主的何种求道品性?感悟出了何种玄妙天道?对后来修道者有什么启发? 其中的微妙用心,换一个没点境界的神仙来写,根本写不到点子上。

观音和李长庚根据设计方略,安排护法内容,

有些还要靠编。

比如,悟空因为通臂猿猴死去,回去吊唁,无心西行,擅自离队,

长庚就安排六耳猕猴顶替悟空去三打白骨精,在外面看来,是唐僧生气悟空打死凡人,把悟空赶走。

另外,多亏李长庚提醒,分析出青狮和国王两次调换了身份,否则观音差点被释门正途弟子设计,

给坑了进去,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

原本《西游记》里的情节,被写成了另有隐情,对比着读,甚是有趣。

亦真亦假,如梦似幻,你所看到的,原来是人家安排好让你看到的。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啊!

02 太白金星的金仙修成之路

怎样才能飞升成为金仙?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长庚。

他被卡在关键节点上,不能突破。

原本一直以为神仙世界里,自在惬意,这里被马老师描述成了他们其实和职场人一样,

得搞关系,向上管理,平衡各方,甚至还要亲自贴票报销差旅,处理这些日常事务,

打工人一看自觉亲切,会心一笑。

为啥他的金仙飞升之路如此艰辛?

护法的空余,他会盘坐洞中,运行几个周天,精进修为,却一直无法突破。

因为李长庚始终参不透:

“超脱因果,太上忘情。”这句的真正意涵。

他总会想着帮这个帮那个,却又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沾染太多的因果,这个别管,那个不能碰。

所以,精纯的正念与浊念之间,一直在他的内部打架。也正是因此,总是到不了金仙的境界,

还让自己很是烦躁。

总结来看,因为他体恤人间疾苦,并愿意去沾染因果,所以总是突破不了成为金仙的门槛。

“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仙不同,

李长庚对人神之间的差异有清晰的认识。

神仙与天地同寿,凡人却是朝生暮死。

很多人间执念是神仙们无法理解的,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

再次看到他怜悯众生的关怀之心。直到快收尾时,作者终于让他打通了七经八脉,成功飞升金仙。

李长庚得以成功飞升金仙,因为他悟出了:

“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而是只存己念;

太上忘情,也不是无情无欲,而是唯修自身。

一切以自身修行为念,不为下界之事动摇心旌。

如此一来,因果可以沾而不染,

情欲可以挂而不碍,境界截然不同。"

这境界,的确不同。

看到这,竟没有想恭喜他飞升成功,

只觉得遗憾,成了金仙,待遇自然不同了,

修为也精纯了,但是,觉得他失去了怜悯众生的本性。

不过,好在作者没忘安排一个暖心收尾,

让李长庚的浊念元婴来到观音的玉净瓶中,

转世去了李唐。

观音那句:”老李啊!“

叫人不得不佩服马老师的用心。

再看玄奘的感悟,

“如果只是个人成了佛,对下界苦难没了敏感,

反失了本意。而且即便取得真经,却不管后面人如何解读,岂不是本末倒置?”

于是,玄奘的凡胎到西天成佛,而他的真灵以玄奘的身份留在大唐,

在长安城里译经说法,方不负大乘之名。

太白金星有点烦,太白金星从此不烦。

这本书,给你推荐,值得一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