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走出“围城”,或者让“围城”不再“围城”
我觉得自己道行浅显,不够感受到《围城》这本书精髓的地方。因此很多处,也是多向其它书友学习查阅,才感受到原来作者表现的点在哪儿。读的不深,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阅历经历太浅。但是我还是想努力去表达,我通过阅读和学习所感悟到的内容。
一、回归这本书的本质-围城
所谓“围城”,我从其它书友的笔记里读到的我相对认同的观点:“你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又终非你想要,不断的渴望得到,得到之后又感到失望。永远找不到理想的自由,永远在渴望与失望之间重复。”
我对其,再进一步的解读是:“你渴望得到的,你还尚未得到;当你得到之后,你又发现充满了很多尚未可控的风险 或者 预料之外的困难,因为你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面对,从而你感到痛苦和失望。你没有办法平衡好 “自己内心的欲望” 和 “自己实力” 的天平,所以你感到不自由。于是你回避了问题,假装这些都不曾发生过,但是当你的欲望再次燃起,你依旧再次遇到“过去遇到的问题”。由于始终找不到解决方法也调整不好心态,于是你反反复复,陷入“围城”。也有可能,你根本,从一开始,就没真正找到“问题所在”。
于是,我再一次对这个解读做个提炼:“你的实力 匹配不上 你的欲望,第一,没有找到问题所在,第二,没有调整好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回避了问题。于是,你陷入“围城””这是我理解的“围城”。
再进一步的理解,提炼为一句话:“你从来没有努力过让你的 实力 匹配 你的欲望”。
二、为什么会有围城
我觉得鸿渐一直都没有去承担起作为不同阶段的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甚至连承担责任的意识都没有。
在学生阶段,他没有承担起学业的责任,到处嬉戏玩耍甚至买假证;在暧昧阶段,在轮船上下阶段,他和鲍小姐和苏小姐的暧昧,也不愿意担负任何责任,甚至为无需负担责任而感到欣喜若狂;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阶段,没有担任起主动去拒绝苏小姐的暧昧的责任,甚至模糊不清界限在哪里;在事业的选择上,其实本质是为了逃避小城中家庭内部的矛盾,而去了外地;在工作中,没有努力去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相对抱怨埋怨;在爱情选择中,没有去明确是否自己真正爱这个人而去选择,在模糊的意识下半推半就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在我眼里,这样的男人,都挺“娘”的。不愿意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一座又一座围城里。
三、走出围城,或者让围城不再成为围城(要么改变结局、要么改变心态)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不管在什么阶段,困难永远都会遇到的,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要面对这条路的坎坷,因为你本可以无需选择这条路的。
选择面对了,你才可以改变结局,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如果无力改变,那就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那么痛苦,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