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

最强科普贴:噪声太大会耳聋怎么办?80%的人都在了解这些内容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静之源_噪声治理专家

今天,小编想要分享一下噪声危害和治理的内容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观点出发,噪声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按产生噪声的振动源,可以将工业噪声分为三大类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1. 空气性噪声是由于气体震动产生的,当气体中有了涡流或发生了压力突变等,引起气体的扰动,就产生了空气动力性噪声。

2. 机械性噪声是由于固体震动产生的一般起源于设备的连接点和运转区单个的或周期性的撞击。在撞击、摩擦等机械引力作用下,引起机床零件和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并以震动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机械噪声。

3. 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电机隙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4.  噪声种类不同,检测方法不同,卫生标准不同。

● ● ●     

   

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项重要的公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生产性噪声的危害

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产生头疼、脑胀、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改变、传导阻滞、血压变化。

3. 对视觉器官的影响:眼痛、视力减退。

4.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不振、恶心、胃张力降低。

二)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指操作者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引起的耳聋。噪声性耳聋不易被早期发现,因为耳的听力范围在20~20000HZ,但对2000~8000HZ的高频声音灵敏度较高。早期损失主要在高频范围内。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确定听力损失25dB为耳聋标准。人耳正常听力普通交谈55~65dB,个别可低致15dB,一般认为听力损失在25~40dB为轻度耳聋,40~55dB为中度耳聋,70~90dB为重度,90dB以上为极端耳聋。

三)具体危害情况

噪声可以引起两种职业病,噪声聋与爆震聋。

1.  噪声聋属于慢性过程。患者初期除主观感觉耳鸣外,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继续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当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聋。

2. 噪声聋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头痛,眩晕。

3.一般在1~2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

4.  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5. 当12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所造成的急性听力损伤,叫作爆震性耳聋。设备爆炸、开山炸石、火炮发射及燃放响声。

6. 爆震聋除引起听力损伤外,还可引起全身损伤,如肺损伤,如肺泡破裂、肺出血、肺水肿等。

● ● ●     

   

噪声控制与治理的原则: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在接受点采取防护措施。

1. 声源控制

A、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工艺,尽可能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汽动。

B、选用低噪声设备,使用哑音材料降低噪声冲击、对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管道与基础、支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提高设备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C、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D、改进加工进度和装配精度。

2. 从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A. 厂区合力布局: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对特别强烈的声源,可设置在厂区偏僻地区。同一车间内的机械设备,在工艺条件容许的情况下,高低噪声设备应分区排放。

B. 利用屏障组织噪声传播

3. 从声源或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可进一步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阻尼等声学技术措施解决。

4. 个人防护: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工作场所噪声扔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时,应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技术、管理手段不可行时使用,不必采取技术手段时。)

5.  工作场所噪声允许接触限值为8小时等效声级不能超过85db(A)。如果是脉冲噪声,脉冲次数不同,允许接触的峰值为120~140 db(A)。

6.  如果相隔2米,听不清对方说话,则可能超标。

7.  定期委托服务机构检测或不定期的自我监测。如果超过接触限值,则要采取听力保护措施。

● ● ●     

看了上面的文字,如果还不明白,可以看这个视频哦⊙﹏⊙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NzY3NzIw.html

▲▲▲▲▲

部分数据和内容来源于

《职业病防治网》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