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无悔落白头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2人  皖南医学院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无悔落白头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写给自己的一份信

小妍同学:

岁月飘忽而过,如今的你已经行至18岁的路口,徘徊张望,踱步犹豫,纵使春光乍好,可铺满眼底的却是秋日的落寞。翻看了你藏满心事的日记本,对你的困惑皆已了解,恰巧我近日闲暇,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倒有几分心得体会,便想来帮你解解这满腹愁思。

目扣棋盘思凝眉,黑白落子当不悔。人生如棋,虽懂不得这棋局里的端倪变化,却也知晓落子无悔的浅显道理。想来这世间很多选择皆无对错之分,既然抉择已做,无需畏惧,也不必后悔。1968年——那个大家都争着留京的年代,习近平毅然决定去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明明并未达到插队的年纪,明明来年就能享有工人的岗位,明明可以避开磨难享受一份安稳,明明这是旁观者眼里可笑又错误的决定,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奔向风口浪尖。当列车上的其他知青都在为那个貌似未知貌似苦难的未来而哭诉悲哀时,只有习近平坦然自若,安安静静的等待火车到站,全车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是惊奇与不解。可这些人若能看到多年后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创造新时代”的坚决信念,能看见他“深入民众,体贴百姓”的良苦用心,能看见他为守护这锦绣山河而创下的丰功伟绩,他们该如何不去欣赏那个“面相稚嫩,却心智成熟”的孩子?

若不是习近平面对四海潮生的质疑毫不动摇,又怎能在千般磨难之后浴火重生?又怎能深知民众需求终成大业?或许别人眼里的对错并不契合你人生的评判标准,倘若深思熟虑之后做了选择,就该展露破釜沉舟的坚定。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人自有一双慧耳,辨得是非,何须听得他人“谗言”?

踏石抓铁印痕深,乐学嗜知精神珍。岁月的春夏秋冬总有躲不去的绵长雨季,然而你并不能将所有的苦难藏进阳台上久挂的湿衣里,自己蜷缩进狭小的角落,不来阳光,便不去晾干。你可曾知晓,在习近平七年的知青岁月里,在贫困艰苦的陕北大地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跳蚤虱子,面对难以下咽的日日餐食,面对无能为力的家中噩讯,他依然抗尽所有压力,隐忍一切苦楚,他把自己融入那片黄土地,决心踏踏实实地扎根农村。七年艰苦,日夜磨砺,泪水与汗水交织,成功与挫折相融,在他身上展现着“抓铁有痕,踩石留印”的踏实精神、“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的坚定态度。如同书里说的一般——“后来,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纵然生活艰苦,可难得清闲之时,习近平便会沉迷于阅读,醉不自拔。——“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当时,我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踏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如此思来,也正是这艰苦环境的锻造和他年幼立志的决心才让他一步步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倘若他只一味等待阳光带走雨季,或许如今他还只是个流落在黄土僻地的潦倒贫民。因而,雨季并无可怕之处,阳光不来,你若携风而至,湿衣也自会晾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望你不再畏惧,携风归来。

方有十八“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才得八十“仍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无悔落白头”!

来自另一个你

2018年4月26日

17麻醉唐妍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