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朝那点儿事
不知不觉已经快看完了一半了,第5本书开始了,读这本书就想是读故事会。历史可能是死的,但是在历史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讲历史也是在讲一个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以及所造成的结果。纵然历史已成为历史,但是故事确实一遍又一遍的重演。
作者对于哲学的理解,他认为哲学是最高的思维方式,是无数智慧之人以他的学识和见解浓缩成的一段话。这些话对于年轻人,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是无法理解的。我个人觉得,阅历这东西很玄幻,是经历过的事情,也可以是读过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思考。可以说深刻不深刻,却无法说无法理解,我理解和我悟到那种程度全看慧根,就是阅历再多,有的时候没有深刻的思考也不行。不要奢望去读特别多的书,能够安安心心的多读几遍好书,也能够悟到不少,不一定是哲理,但也是无穷的智慧源泉。
读到了徐阶,从他初为官的愤青,到边陲小管,人生是有起伏的而无数个伟人也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来,然后成就自己的丰功伟绩。一个斗士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摸爬滚打,一步一步成为了老江湖。这些可都是天之骄子,尚且走过这些路,更何况是吾等这些人。天降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捞起胫骨。才发现,原来事实真的如此,经过这些困苦之后才能凤凰涅槃。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只是上天给我们的关隘不同而已,但是一定会有磨砺的过程。在无数个困苦的夜晚,要记得坚持的意义和来时的路,也许走过的路会好很多。
读到了他所悟到的王阳明的心学之知行合一,第一遍读时就是理解到要理论结合实践,再读一遍时,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今天读第三遍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当时的那个环境,追求的可是读圣贤书的,绝对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的。那些个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能把你淹没,所以要有这样的觉悟,那是何等的智慧。如果你是草寇,我断然是不能与你为友的,而人家却是能理解到如果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却是可以帮助解决蛮夷之地难以被管理的问题。如果从问题出发,而不是道德的制高点出发,其实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是会完全不同的。我相信夏言夏首辅一定没有读过心学,不然也不至于硬杠,到自己最后痛失群众基础,虽然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却也是难以生存,一身正气也未必能天长地久(虽然死后或许能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