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学勇气》
【摘抄:】《教学勇气》
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
表明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出什么事儿了?”我问。
“全体人员花费了大半个上午的时间抱怨学生的质量太差。他们说如果我们不招收基础好的年轻人,我们这个项目就决不能取得成果。”
“你怎么说?”
“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听,”他说,“但是他们只顾一个劲儿地责怪学生。最后我说,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院的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好医生。”
他打的比方帮助我理解了教学的一些重要东西:我们诊断学生健康状况的方式决定我们提供治疗的方法。但是老师们很少花时间去共同思考我们学生的状况,很少花时间去思考我们的教学能够治疗的弊病。我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和医院里常见的大会诊相比:在医院里,医生、护士、治疗师和其他专家联合起来诊断一个病人的病情。相反,我们却允许不假思索地凭着充斥在教师文化中的偏见来形成我们的“治疗方式”
直言不讳地说,这种诊断结果无疑是宣告我们的“病人”大脑死亡了。接下来,毫不奇怪,主要的治疗方法自然就是把琐碎的资料点点滴入学生的血管中,推着他们麻木昏睡的躯体,从一种信息源到下一种信息源,直到预定的治疗程序结束,指望他们吸收足够的智力营养来维持他们的生命迹象,直到他们毕业--而且全部交足了学费。
以上夸张的描述突出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假定学生的大脑是死的,这种假定导致了一种使他们的大脑麻木的教学。当我们采用把信息注人到学生被动的躯体的方式教学时,这些入学时本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学生就变成了知识的消费者;等他们毕业离开时,已经变得死气沉沉、麻木迟钝了。而我们似乎对这种自我应验的教训总不记取: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
【反思】
是啊,我们遇到问题学生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抱怨。抱怨家长不给力,抱怨孩子不争气。如果医生都抱怨病人“你怎么生这种病?”岂不是滑稽可笑?同样,作为教育者,我们工作的对象就是一个个需要教育的孩子,面对一个个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抱怨。
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们潜下心来研究,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